|
最近有朋友问,孩子的漫画可以解读出心理现象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是的,一幅画就可以洞悉一个人的生命密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从孩子的随意画中(包括漫画),洞察到孩子的心理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注意力的投射现象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在画里面特别注重画扣子,那这个时候她应该在学系扣子,此时孩子对扣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的表现,也就画出了超过真实数量的扣子,这是注意力的投射现象。
02 成长投射现象
还有一些孩子的画中,画有大长腿的人物。这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TA对自己身体发育的部分是有感知的,TA的潜意识会通过绘画来体现这种感知。这是成长投射现象。
03 生理投射现象
有的孩子,最近哪里不舒服,就会把病痛位置画得很夸张。如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因为嘴部疼痛,她的画中人物都张大了嘴巴,满口的牙齿清晰可见。而另一个同龄小男孩,在家里偏爱有机蔬菜的饮食背景下,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绘制虫子。
那段时间内,他每晚都在睡觉时磨牙,引起了父母的担忧。而后在一次医院检查中,医生惊讶地发现他体内竟寄居着蛔虫——一种在现代城市很少见的寄生虫。
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或许不仅仅是孩子的想象产物,而是他们生理状况的一种投射。
04 象征投射现象
孩子会将近期的情绪,以象征的手法在画里面诉说。
情绪激烈的时候孩子会用大红色来画画;情绪愉快的时候孩子会画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情绪消极的时候,孩子就会用黑色、灰色来画乌云密布的天空,破败的城市等。
如果孩子有快乐的情绪,就会画出多彩的画面,画高举的双手有笑脸的人。如果孩子有悲伤失落的情绪,就会画有背影落叶等元素的画面。如果孩子有激烈的情绪和攻击愿望,就会换成画出强烈的色彩,画武器,战场的画面。这是象征投射现象。
05 需求投射现象
孩子也会把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书写在画里。当孩子渴望被保护,或者渴望充当保护者时,就会画出超人、蜘蛛侠、钢铁侠这些超级英雄。
孩子渴望梦想成真,就会画哆啦a梦等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卡通形象。
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也自然会画,喜欢动画片中的很多角色,这代表他们对某种文化的迷恋,并不都有具体的需求指向。这是需求投射现象。
06 共鸣投射现象
孩子们天生就与那些惹人喜爱的小动物们,有着奇妙的联系,他们画笔下的动物往往成了自己的化身。
这些温顺、乖巧、可爱的生物,如猫狗小白兔等,都散发着与孩子们相似的气质,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射于它们。
这种共鸣和共情关系在性别上也有所不同:男孩子似乎更偏爱那些憨直热情的狗儿,而女孩子则钟情于那乖巧温柔的猫咪。这种现象被称为共鸣投射现象。
观察孩子与宠物的互动,可以揭示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些微妙问题。
例如,许多小女孩很喜欢画小兔子,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自觉处于小兔子般的脆弱状态。当卡通片中出现一只惹人怜爱的胆小小兔子时,孩子们往往会与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喜爱并同情它们的命运。
若在某个场合或视频里目睹虐待小兔子的场景,小女孩可能会展现出极为激烈的反应,甚至泪流不止。这种情绪爆发可能意味着她们曾经历过类似的痛苦事件。
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他们需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疗愈工作。
07 好恶投射现象
孩子在生活当中害怕和讨厌的对象,也不会被画在自己画中或丑化对象。例如平常都遭到妈妈的否定、指责和谩骂的孩子,那妈妈不一定出现在他的画中哟,或者出现了也是被丑化的那一种。这就是好恶投射。
08 位置投射现象
在画人物的时候,潜意识会将绘画者的生命状态不知不觉的投射在画中人的相应位置,孩子动手能力强,画出来的手臂就会充满张力。
如果孩子动手能力受限,画出来的手往往是低垂、藏起来的。孩子行动力强,喜欢运动,画出来的腿就会比较放松活泼。这是位置投射现象。
上排的三张画出自13岁女生之手,下排的三张画出自12岁男生之手。三张画的题目分别是我的自画像、我喜欢的动物、我喜欢的卡通形象。
上面三张画中的人、动物、卡通形象的手臂都是下垂拘谨的。下面三张画的人、动物、卡通形象的手臂都是张开的。
写在最后
潜意识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在孩子画画的时候会不断把孩子的生命密码藏在这些画里面。看孩子的画就像探索寻宝图一样有趣,每一张神秘的寻宝图里面的密码都有规律可循,也是可以破译的。了解了潜意识最常使用的编码原理和规律,解开密码就容易多了。
潜意识最常使用的几种编码语言是:注意力投射、成长投射、生理投射、象征性投射、共鸣投射、需求投射、好恶投射、位置投射,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潜意识编码语言,就很容易建立起图形解读思维,看懂孩子的话也就容易多了。
通过一幅画就可以洞悉孩子的生命密码,你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