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样的县城,能见到像衣向东这样的大家,很不容易。10月13日晚上的同心论坛读书会,尽管是在周日的晚上,依然是济济一堂。
尽管衣向东的普通话,有浓重的山东口音(他说他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或许是他习惯于用文字与人沟通吧,普通话长进不大),有些字句听不明白,但这是他小说创作实践的体会和经验,听众们依然兴致盎然,如饥似渴,或用纸笔记,或用手机记,还有用手机录音。
他的分享分为两部分,一是如何读,二是如何写。
他在开篇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在他看来,好小说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有好人物,比如《亮剑》的李云龙;二是要有好故事,小说一定要有好故事,即使是散文和诗歌,也有故事化倾向;三是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百年孤独》,莫言的红高粱系列,陈忠实的《白鹿原》;四是要有信仰,比如《追风筝的人》。
怎么读小说?他说,喜欢一个人的小说,要找他所有的小说读完,并从中挑几部,反复读。他说当他读到山东小说家赵德发的《通腿儿》,顿时觉得找到了魂儿,又找来了他的《蚂蚁爪子》读。因此诱发了他的创作,他发表了处女作。读小说,就要找这样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小说家的小说来读。这一点,我和衣向东的观点是一致的,我读了余秋雨几乎所有的书,从维熙的所有小说,严歌苓、贾平凹、刘震云的许多小说。
他说,对大家的作品,比如沈从文的小说,优美,空灵,要十遍二十遍地读,他读了三十遍。契科夫的小说,普希金《上帝的女儿》——小人物推到极致,泰戈尔的《喀布尔》等。好小说要慢慢读。作家读书,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是功利性阅读,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我怎么偷他的小说,怎么模仿他的小说,把他的东西变成我的。
为什么要反复读?他说,就如到一个地方学语言,沉浸在这些生活场景里,当然就会无师自通。
他说,不要走流派,中国小说所有的流派都死掉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感动。他的每一部小说,在写的时候都让他哭得稀里哗啦,自己都不能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感动人的地方,主要是细节,小之又小的细节,主要是人物的特别举动。
在第二部分,如何写的部分,他说,作家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经历,经历丰富的人写小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写完了经历,要写经验,学会道听途说;二是观察的能力,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三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能力。三两句话,就说完了,哪还有小说?
要想尽办法,要诱惑读者,勾引读者读下去。开篇要抓住读者,要有危机意识,要制造冲突。
写作一定要做功课,他没有的,我要有。如果小说背后有发人深省的东西,就会成为经典。
对所写的人物,要做人物小传。
要列提纲,他说他基本就是按照提纲来写的,长篇上下左右不超过一万字,中篇小说不会出入一千字,所谓的灵感,都是骗人的。
长篇小说的前面六万字,一定要顶过去。不然就会让你失去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他说,小说的主题要陌生化,要边缘化,要给读者新的东西。
他告诫写作者,不要随便写,不要轻易发表,要静下心来,花个两三年磨一篇,不要浪费资源。
在回答谭建兰如何从一个经历丰富的作家向一个经验丰富的作家转变的问题时,衣向东说,要阅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处理真事时,小说作者一定要注意,小说写的是共性,真事只是个案,要把真的变成假的,放到特定的地域环境,用小说的逻辑,再把假的写成真的。
大渡口区作协代表也参加了活动。
衣向东是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出版小说二十多部,非虚构作品十多部,编剧二十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