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开展活动,对于我们同心论坛读书会而言,是少有的。上周三(5月15日晚上)谭建兰分享《瓦屋村》,周四下午,妇联邀请我在税务局分享家风家教家训,周五晚上,作家协会请来了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主任吴国红和副主任、《两江潮》主编兰世秋两位老师。这么密集,是机缘巧合,也是我们同心论坛读书会一直秉承整合多种资源共同筹办原则的结果。 上刊重庆日报,我们石柱的文友不多,许多人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慨。重庆日报副刊两位老师走进基层倾听文友的心声,可谓正当其时。 她们介绍了《两江潮》的刊文要求。一是要原创首发,公开刊物用过的不行,内刊用过的,可以用,切忌一稿多投;二是文体,需要纪实类散文随笔、文艺评论,不需要小说和诗歌,要关注当下,副刊文章始终是新闻纸,要紧密结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善于在大主题叙述的背景下以小切口发现真善美;三是品质要高,《两江潮》刊用文稿是有门槛的,文字要干净,要有文学性——最深刻的永远是故事。副刊很看重接地气的稿子,注重地域性,要写身边的事、自己最熟悉的事,地方美食呀,风土人情呀,山川地貌呀,皆可成文。 交流主要是在互动中进行,她们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文友们的疑问,怎么投稿呀——微信投,可能有时忙,忘了下载,忙过了可能下载不了了,用信箱投稿,要标注重庆;邮箱里投送稿件要不要在对话框粘贴文档呀?——在对话框里粘贴最好不过,给编辑方便;标题重不重要呀?——标题重要,但不如新闻那样对标题苦心孤诣地追求;怎么才能打动编辑呀?——首先要打动自己,再考虑打动编辑的事;副刊文章为什么要限定字数呀?——报纸一个版的容量只不过七千字,一般刊载四篇文章,不是编辑要限定字数,实在是没有办法,把文章写短写好很见功力;报纸副刊文章和文学刊物的文章有啥不一样呀?——与文学刊物的文章相比,报纸副刊的文章有三性,时代性、新闻性、地域性,报纸副刊需要的文章更讲究时效性,更注重地方性;发表在新重庆客户端和报纸有啥区别?——报纸版面有限,承载量有限,客户端容量更大,也更易于传播,在客户端发表的,和在报纸上发表的一样要支付稿费,发在客户端的,可能比报纸更容易被看见;怎样提高投稿命中率呀?——写好文章是关键,对文字要有敬畏心,文字标点要干净,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找几个朋友看看,写好以后放一段时间再改,改到自己满意了再投,与其一个月投三篇不中,不如三个月投一篇来提高命中率;怎样写好文章呀?——同题文章中,角度要新,比如都是谈阅读的,非正经阅读就比较新,搞阅读推广就比较新,都是说过年习俗的,腊肉香肠忆苦思甜就滥了,抢年水就比较抢眼,如果文章包含一些知识,能够给读者增加知识点,也很好。 也有好些文友介绍了与“两江潮”的故事。 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文友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图书馆,迎着晚风,紧了紧衣服,还在兴奋地交谈着。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算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在以后孤独奋进的时日中,文友们或许会时不时地想起这晚的情形,脸上会浮现出幸福的微笑。
读书会由县作协主席谭岷江主持。 读书会还有一个赠书环节,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主任吴国红向县图书馆赠送,重庆日报文旅部副主任、《两江潮》主编兰世秋向县作家协会赠送,她们赠送的图书是重庆日报“重走系列丛书”。这五本书的标题就很诱人,让人遐想连篇,我忍不住就想看了,《追寻红色的记忆——重走信仰之路》《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丰碑——重走成渝铁路》《道路崎岖觅乡愁——重走巴渝古盐道》《古道尽头是吾乡——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谢文友周荆沙、谭地莲、谭登会提供的笔记。我本来习惯马上写的,这些天忙得有些神不守舍,拖了四五天。还好有她们记录的详细笔记,帮助我回忆起了点点滴滴,在此深表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