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谭建兰分享,并不容易。从去年十二月份就开始约,约到四月中旬,她终于有空了。但是在我们的海报制作好正准备发布的时候,她又接到通知去重庆领奖。
作家谭建兰,是谭建兰众多身份的一个分身,她的企业等着她拿主意,她的产品等着她去拓展市场,在年底收官和年初开门的时候,她都忙得不可开交,她还是市人大代表,要参加市人代会。
四月中旬,谭建兰到重庆领的奖,是长篇小说《瓦屋村》获得的“渝创渝版十佳图书”。这是《瓦屋村》去年问世以来,获得的第三个奖项,“乡村振兴好书荐读”图书奖,第三十二届“东丽杯”梁斌小说奖。在此次读书月活动中,重庆市作协把它(三本之一)推荐给全市的文学爱好者,它必定将会获得更多的奖项,现在已经入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了。
我多次参加小说作家创作分享会,老实说,我内心对谭建兰的创作分享,并没有抱多大的期待。或许有相似想法的,不止我一个,因此来的人并不多,刚刚坐满图书馆茶桌内圈。被谭建兰称呼为《瓦屋村》的“干爹”“干妈”们,也有好多没能来。她戏称我们为《瓦屋村》的“干爹”“干妈”,是因为大家对《瓦屋村》的关心和厚爱程度。
然而,谭建兰的分享超乎我的期待。她讲了许多小说家在陌生人面前不会谈的东西——他们或许会端起作家的架子,会将一些心得体会套上文学理论的外衣。
她说她写这篇小说的起心动念是想搭载小说推广她的“石柱红”辣椒品牌,她看了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之后,在北京大栅栏那里看到了“瑞蚨祥”的店铺,《一代大商孟洛川》电视剧之于“瑞蚨祥”品牌的关系,让她明白品牌还可以这样推广。这让她动念要写一部有关“石柱红辣椒”品牌创建的小说。
她说在瓦屋村发展脆李产业的过程中,见识了村民的质朴纯洁,村民的短见少识,村民的出尔反尔,也见到了村民思想的转变和生活生产环境的蜕变,她想记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
她说她家的孙子从小在家都说普通话了,眼看着方言俚语就要失传,她还希望将一些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方言俗语和土家习俗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即使影响传播,她也不在乎。
她说了小说人物原型的原始模样与现在模样的关系。她说她直到找到谭丽华这个驻村干部形象,才找到了小说进行下去的逻辑。她公开了她把女主角刘冬麦的丈夫马有才写死的秘密,要加进情感戏,人物才丰满,但她又不想让情感戏冲淡了石柱辣椒产业发展的主线,写死马有才是最简单的办法。
谭建兰在分享中几度激动哽咽。作为《瓦屋村》的“干爹”之一,我能够体会到她的激动。我曾经在评论《瓦屋村》时写道:“只有谭建兰这样的人,才能写出《瓦屋村》这样生动形象的小说……尤其是在当今,在小说越来越趋向于文人化,学院派作家越来越多的当今,谭建兰这样接地气的作家显得特别珍贵……在谭建兰的笔下,或者这只是一个挪移,从现实生活挪移到虚拟世界中;或者这只是一个集中,从现实中多个人物的性情、故事、特征集中到虚拟世界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从现实中一个人物的行事风格、俏皮话语、动作神态分散到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并适当加工处理。”在听了谭建兰的分享之后,我加深了这样的认识,创作最重要的是贴近生活,要有生活阅历,要有把生活经历的嚼烂再吐出来的能力。
文友们纷纷拿起话筒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受,陈志华老师说起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看了书之后与他通话几十分钟的激动,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也有文友谈起自己的写作计划和写作困惑,还有文友表示要吸取谭建兰敢于写的勇气写出自己的作品。
照例有有奖问答。统战的问题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设在哪里?我原来设想的是,基本上冠名为“中国”的,大多数是在北京,只要答出重庆就算答对,但是书友们很厉害,一个说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桥东村1号,另一个纠正说,不是35号吗?(确实是35号),还有一个朋友竟然知道,那个地方原来是鲜宅!图书馆的问题是,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哪个?在四个答案中选择:A.中国国家图书馆,B.上海图书馆,C.广州图书馆,D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没有说出四个选择,有人就举手作答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两个问题,我们都事先公布在了群里,统战的三选一,图书馆的五选一。有的朋友提出,不能事先公布问题,要靠平时的积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然而却往往有些冷场,逐步完善才形成这样的模式。此次的奖品是谭建兰提供的“谭妹子礼品盒”。这个产品,我在过年的时候买过,有烧椒酱、油辣子、鲊海椒、霉豆腐等,挺实惠的,是我们川渝人居家不可缺少的调味儿品。
谭建兰是民建会员,我们在发海报的时候专门标注了她这个统战成员身份,但是写成“民建会会员”了,有好心的专业人士指出了。在此也深表歉意和谢意,对谭建兰本人和广大读者朋友深表歉意,对这位好心的专业人士深表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