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日晚上,年味依然,同心论坛读书会龙年的首秀在图书馆良玉大讲堂举行。此次读书会,我们邀请了石柱的女婿、被称为中华制甲第一人的温陈华主讲。
温陈华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在店里卖电脑,店里的皮包被人偷了都不晓得,他在埋头研究甲胄;一天到晚“叮叮当当”敲打铁皮,扰人休息被举报,记者来了,却发现制作铁甲这个新闻比扰人休息这个不文明的行为更有传播价值,无意之中成为了新闻的主角。他真正破茧成蝶,是在2013年参加江苏卫视由郭德纲和孟非主持的“非常了得”节目,让更多的甲胄爱好者认可。
他是一个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事业的典范,我曾在多个场合讲演青年人如何阅读时,在其中的“小心呵护你的兴趣”中,经常列举他的例子。
知晓他很多年,讲了他很多年,此次才第一次见到。见到本尊才发现,他比照片上年轻多了,他同行的老婆说他都不想事的,他一心只做一件事,制甲。
他讲的题目是《中国甲胄留给今人的财富——文化共识》。他在演讲中举了一家三口之所以为家的例子,三口之家像一个家,就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记忆;如果儿子傻了,忘了父母,只要父母记忆还好,那么这个家还在;当父亲也傻了,只要母亲记忆还好,尽管这个家十分艰难,这个家依然还在;当三个人都傻了,都没有共同记忆了,这个家就散了。甲胄因为失去了实际效用,失去了市场需求,甲胄的制作也就自然断代了,甲胄的技艺也就自然失传了,甲胄承载的文化记忆相应地也就失散了。制作甲胄,就是在复活文化记忆,贯通古今的文化共识。在自由发言的时候,民盟盟员刘建平说,这个比喻让他印象深刻,就像他工作的民宗委所做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一样,只有共同的文化共识,才能让中华各民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开场白的时候,温陈华说到他看贾玲电影《热辣滚烫》时的热泪纵横。“有记忆的痛哭可能是在三十五年前了”,当他在看到贾玲坚持要打完比赛的时候,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肺都在抽搐了”。他想到了他自己研究甲胄、制作甲胄的过程,这个没有任何回报,也看不到有任何回报希望的过程,“这种玩法简直就是玩物丧志,只是我脸皮厚,无视他人的看法。”
他说他感恩这个时代。如果现在依然是他父亲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坚持到这么久——他一定会去做工谋生,他的作品不可能有市场——只有在经济富足的年代,人们才会有时间有精力有闲钱去追求不能吃不能穿不会有实际使用功能的东西——甲胄。现在他的工厂在浙江海宁,厂房三千多平,有一百多工人,甲胄实现了量产,一年要生产几千套。
说到为什么要选择在浙江的海宁建厂,他说,一个原因是海宁距离横店影视城近,甲胄最大的客户还是影视公司,他们团队参与了《满江红》等电影、《长安十二时辰》等电视剧甲胄的制作;另一个原因是海宁制衣厂多,配套甲胄需要的衣服制作方便;第三个原因是,浙江人勤劳,经常见一些人开奔驰宝马去打五十块钱的工,许多老板都是家庭作坊起家的,再小的生意他们也愿意做。
如何还原古代的铠甲?所依赖的资料是有限的,他从古画、古雕塑、古石像中去寻找,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他在讲演中说,中国的画只有两个派别,一个写实的匠人画,一个是文人士大夫画的写意画。那些雕塑、石像就是匠人的写实画,看这些雕塑、石像,就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装饰,就能够找到那时代甲胄的特征。说到写实,他说,创造性是很难的,人是一个惰性的动物,有人说那样,有人画那样,大家都那样说,都那样画,比如仰头看天上的云,有的人说像狗像猫,这是最没有想象力的,他们看到的都是像身边的东西。他说,毕加索为什么伟大?毕加索他本人也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伟大,他画出了人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当然,他的这个理论,受到了质疑,在自由发言的时候,知联会会员周荆沙说,现在我们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现实生活原本没有的,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他说他还原古代的甲胄,注重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个从功能,甲胄的防御功能,是首要考虑的;一个从灵活性,穿戴甲胄的人要防止别人刺杀,还要能够灵活地运动,去攻击敌人;第三个要考虑成本,一切从利于制造出发。
他实操经验丰富。他说到了马未都所说的审美的四个层次:艳俗、含蓄、执着(马未都的原话是矫情)和病态。不加选择的呈现,大红大绿,色彩艳丽,花纹复杂,就是艳俗。但是甲胄的五彩缤纷,在经历工厂量产化之后,他领悟到,这是流水作业的必然产物,颜色是简单易辨的,一个工人做一样颜色,培训简单,操作起来也顺畅,检查验收也一目了然。古代塑像里的英雄人物为什么有附带?只是为了好看吗?他在实操过程中领悟到,这有实用价值,收纳,能把甲胄快速地收束起来,比起用箱子装更实用——行军打仗哪还每个士兵都带箱子?他说现在的甲胄为什么像现在这个样子?这是市场不断选择的结果。他说中国的审美,很多是追求效率的。这些都是很接地气的务实看法。
在回答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这个问题时,温陈华引用王阳明的话说,一步登天——山高万仞,我只登一步。不要把目标设得太遥远,一步一步走,注重当下,走好每一步,自然就会登顶。关于有用无用的问题,温陈华引用道德经里的话说,碗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有了碗的空,房子之所以有用,也因为房屋的空,无用乃为大用。你不会因为今天抽烟无用,明天就去喝酒,你不会因为在游戏室打了八个小时的游戏,而要求与游戏室老板分账。关于用功坚持的问题,他说,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喜欢,再苦再累都能够坚持,只有自己喜欢,才不会计较得失成败,唯有自己喜欢,才会只管付出不问收获。他说,他曾经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你平时都不休息吗?制甲就是休息。记者问,你平时都不娱乐吗?制甲就是娱乐。记者问,你平时都不打牌的吗?打牌没有制甲好玩。这完全就是活脱脱现实版的思特里克兰德(《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四十岁时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跑到巴黎全心全意去学画)。真正有这样的执着,想不成功就很难呀。
他追求客观。我们在制作海报的时候,在他自己提供的简介基础上,加了一句话:电影《满江红》铠甲制作团队负责人。这句话,我是在《满江红》电影热播的时候听说的,这是一个不错的吸引观众的噱头。我发给了他,他修改了这句话:带团队参与电影《满江红》道具铠甲制作。他说,《满江红》的铠甲制作,不止他们一家。后来在分享中得知《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的铠甲也是他们家制作的,但是他当时没有加上。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在讲演中,主要围绕主题——中国古甲胄留给今人的财富文化共识——展开,没有借机展示自己的产品,没有借机让自己戴上更多的光环,还是在回答观众提问的环节,被迫展示自己和自己的产品。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展示一款一般观众也能买得起的铠甲玩具。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沉浸在铠甲世界的人。
他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们在商讨确定所有事情之后,我请他将银行卡号发过来,我们对演讲人都有一点儿微薄的报酬。他发来微信说:在石柱住了这么多年,享受石柱的安逸生活和各种福利,从来没有为石柱做点儿什么事,一个简单的座谈分享就不谈费用酬劳了。他的这种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我就发了一句:那就代石柱人民谢谢你。
照例有有奖问答,统战的问题是有关民族工作的“四个与共”,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由刘建平回答正确。阅读的问题,图书馆预设的问题显得有些专业,张馆长就问了一个简单的,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这个其实也不简单,只有经常到图书馆参加活动的谭卫华举手回答了。关于演讲内容的三个问题,都被爱做笔记的友友们轻松回答了。五个获奖者都获得了重庆火塘网络公司提供的“火塘日晒面”礼盒装一份。
自由提问环节预留的时间比较多,自由发言的比较多,汉服协会会长谭诗弋表达了惺惺相惜的情感,她说她们汉服协会“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精神,与温先生的以甲胄传承中华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宣布结束读书会之后,书友们还依依不舍,合影、加微信、请教问题。
在回家的途中,群里又热闹了起来。
又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
(照片由摄影家协会邱云彪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