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请民盟盟员、县政协常委、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刘建平写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何老精神读书会的体验。 1月4日回万朝镇参加同心论坛读书会,是我主动要求的。头天晚上,我参加在图书馆举办的同心论坛读书会——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小丰讲的《摄影与构图》——活动之后,我与余部长同车回家,得知他第二天要去万朝镇分享何老的精神,我说正好可以学以致用,去帮忙照照相,其实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回家乡万朝去看看。在去万朝镇的路上,余部长让我听后写点文字,他说他写了多次讲何老精神的同心论坛读书会了,怕没有新意。我写,也不一定能写出新意来,但是可能角度会不一样,那就硬着头皮记上几笔。 在万朝镇政府听何老的精神,是我第三次听了。虽然内容依然是三部曲:何老的生平概略、何志发的九种精神,以及何老为官的四个经验教训,但每次听后都有感动和新意。
余部长讲座的核心内容是何志发同志的九大精神,这次我边照相,边做了笔记,何老的九种精神是勤于钻研、亲身而为、敢想敢干、设想周全、借势而为、意志坚定、清正廉洁、自省精神、遇到贵人。这是余部长潜心阅读《留痕》四遍、与何老茶聊交流五个半天、并写了三四万字的《对话何志发》之后归纳出来的。通过反复阅读、深入采访后,余部长对于何老的了解是很深的,讲的时候常常是顺手捻来,故事形象生动。关于“遇到贵人”,乍一看,好像是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不像是一种主动作为的精神,但是,何老的“遇到贵人”,是他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卓有成效的工作效果赢得了贵人的相助,而不是靠“混”官场赢得器重。 余部长在乡镇讲何老的精神,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因为何老当过村支部书记,当过乡镇干部,何老的事迹可以激励事务缠身的乡村干部积极向上,作为乡村干部的典范,何老的实干精神、实干方法也可以活学活用,而且余部长的讲解,会让很多小青年豁然开朗,获得一些从政的方式方法,我工作三十年,还从来没有听哪一个人讲过这样的课,绝大多数的从政者都是在摸黑中被撞得头破血流。 我第一次听余部长讲何老精神,是2022年6月在县图书馆举办的同心论坛读书会上,之后借阅了何老放置在开元打字店的《留痕》。我有感而发,连续写了《何志发大禹治水造田的英雄精神》《后稷稼穑富民的发展精神》《愚公移山修路的开创精神》《夸父逐日留桃的赶考精神—何老新作<留痕>读后思考》《石柱县退休老干部何志发精神启示 ——何老<留痕>读后》等5篇读后感,在石柱生活网连载,有一篇的阅读浏览量竟然达到7万多。对何老的精神,我也算是小有心得。 万朝原来很红火,有多个煤矿和水泥厂,也是忠县到石柱的必经之地。现在煤矿关闭,高速公路建成之后,经过万朝的车流量大大减少,工业重镇必然没落。能否借用何老的精神来推动万朝乡村的发展?我草拟了“7项建议性工程”,在主持人、镇宣统委员王美琼准备小结之时,余部长请我说几句,鉴于时间已近中午,我便上台阐述了十分钟。三分钟普及民族工作的“一二三四五”(“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七分钟以万朝镇万兴村民的身份与在坐的父母官和街上万富村民代表交流7点建议,即留守老人幸福工程、全镇户户通达工程、院落环境清扫工程、选好产业富民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外出乡亲反哺工程、党建引领思想解放工程。 思绪回到1995年8月,涪陵师专毕业后,我并没有如愿回到母校西沱中学,被分配到那时候还比较偏远的沙子中学。当时我徒步,从万朝老家出发,翻越方斗山经龙沙、桥头、中益到七曜山下的沙子中学,当时一位老师(陈金奉)端着饭碗在操场边吃,看到消瘦和不谙世故的我,问我准备插初三几班就读。人生地不熟小误会,这颇有点像何老当年从王家乡书记调到桥头区当区委副书记时一样,桥头区公所门卫不让他进门,说现在干部们午休,让他办事下午来。 当年到沙子中学教书,后来在沙子镇成家,到县城工作,与家乡万朝渐行渐远,只是逢年过节回老家几天。让我叹息和揪心的是,孩子说万朝杨家湾不是老家,她认同的老家是外婆所在的沙子白鸡坪。陌生和疏远,让我有愧于生我养我的万朝老家。 老家的小地名叫杨家湾,研究生毕业论文打算写老家的宗族文化,于是我给她取了个学名叫杨村;后来在黄鹤镇山河村驻村写了《巴盐古道白虎山—城乡融合发展的脱贫之路》,书中“回访杨村话振兴”这节就用了这个“学名”。杨家湾在机构改革后现在属于万朝镇万兴村福佳组,以前属于万朝乡鹰岩村阳春组,所以我称呼她为杨村。 在讲座的尾声,余部长向在座的干部群众提了五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民族方面统战工作,民族工作中的“四个与共”指的是哪四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一个是关于图书的问题,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概括的是谁?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A、毛泽东 B、鲁迅 C、顾炎武D、杜定友。答案是D。关于演讲内容的三个问题,也都被认真听讲的听众说出了答案。五位小青年都获得了价值260元的陈红伟口腔洁牙体验的奖励,笑逐颜开。 返城时,乡间路途很少碰到汽车和行走的村民。余部长问我要不要回老家看看。我迟疑了一会儿,想起了上个中秋国庆假日回杨家湾写的一首《节日有感》的诗:中秋国庆驹隙过,生死聚散自古多;最怜故园生荒草,城乡发展思融合。我这一辈子应该也不会有衣锦还乡的荣光,这次没有思想和物质准备,没有带回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法和进门的钥匙,怕回去看到留守老人和故园荒草而心情沉重,我便说,下次吧,余部长!
同心论坛读书会走进万朝镇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是勤政为民好干部何老精神在我家乡干群中的一次传播,祝愿家乡越来越好!
(照片由民盟盟员刘建平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