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吐槽,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最为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自觉性不高,一天到晚只想着玩。
朋友说,她连哄带骗,连骂带踹,想尽各种方法,看到孩子不慌不忙的样子,自己的耐心瞬间消磨殆尽。
我非常理解朋友的心情,家里的娃做事磨磨蹭蹭,起床慢慢悠悠,写作业拖沓,一边玩一边学,当妈的几乎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实在没有招了,有的家长就只能通过提高分贝,去吼孩子。
说起孩子上学那点事儿,家长们都明白,想让孩子自觉主动,真的是太难了。
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喜欢读书、学习,不用父母操心,不用父母监督。如果有的话,真所谓凤毛麟角。
一个自觉的孩子,都是父母“管教”出来的。想要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自觉,就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当孩子的内驱力被唤醒,就无需父母的监督、激励或者惩罚,孩子便能自发地主动去学习。
01 培养习惯,让孩子养成底层内动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才能唤醒他主动学习的动力。
唤醒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就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孩子内驱力养成的底层来源。
197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一位记者问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到,“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的确如此,幼儿阶段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段,一个人只要养成好的习惯,将一生受益。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睿智的父母,总会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一二年级不努力,三四年级拉开差距!
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年级的时候认认真真抓上1个月,比六年级盯1年更有效。所谓的“抓”、“盯”不是让你真盯着孩子,而是让你盯着孩子的学习习惯。
3-6岁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大脑、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科学家将孩子的3-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
将7-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这一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习惯等已形成。
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有点狠心。在孩子养成自觉习惯的关键期,从不心软。
事实上,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干预,提高孩子的自觉与自律性,其实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制定规则,内化成一种动力
孩子天性贪玩,若没有父母的监督,家庭规则的约束,很容易“偷懒”。
而家庭规则的建立,关键在执行!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所以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参照物。
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后,很多父母都是一边教孩子守规矩,而自己却在一边破坏规矩。这样嘴上一套,行动却是另外一套,父母对规矩/规则的漠视,自然也会造成孩子对规则/规矩的漠视。
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规”,都是为他一个人“定”的。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以下六条最基本的规则,可供参考。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03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支配
父母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养成内驱力。
当孩子拥有内驱力的时候,学习就成了自己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主动去学。
1. 让孩子自由探索。
孩子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教育应该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孩子呢?其实也很简单,很重要的一点原则是,生活物品,方便孩子使用。
比如:家中的物品应该摆放要整齐、有条理,有利于孩子的活动,让他的书、玩具有固定的位置,从小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只要孩子不违背三点原则:不打扰他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就放开双手让他自由探索吧。
2.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虽然在孩子习惯养成的早期,要给孩子适时地督促,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逐渐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
因为过度干预会导致孩子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做的是抓大放小,把握方向,原则上的事情没有商量,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是有自主选择权的。
学会放手,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教育智慧。
替代孩子做事情,不仅剥夺了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也让他失去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能自由支配,自由做主的时候,家长就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独立面对遇到的问题,在他自己解决了面临问题的时候,还能产生成就感。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陪伴孩子、引导孩子。
努力做好这三件事,就能像点燃魔法灯一样,唤醒孩子内心的动力源泉,孩子自觉又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