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生活网-美好石柱·生活服务

查看: 299|回复: 0

[心灵疗愈] “心理抗拒理论”:你越说我越不听!

[复制链接]

180

主题

183

帖子

473

小石头

长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101
发表于 前天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过“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做什么,我越好奇,越要去做:


      当家长或老师屡次告诫我们熬夜对身心有害时,我们却似乎无法抗拒深夜的诱惑,依旧沉浸在熬夜的循环中;当一位同学热情地向你推荐某个游戏时,那份过度的热情反而让你对该游戏的兴趣逐渐消退;而当周围的人群纷纷推荐某个产品时,那种普遍的赞誉却让你对它失去了购买的冲动。


      心理学中的抗拒理论,就是探究我们的“逆反心理”,究竟从何而来。


      抗拒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林首次提出,他认为,抗拒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认为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当这种控制受到限制时,人们往往会采取对抗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的自由意志。现在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如爱情 、传播学、教育等;

微信图片_20250106144655.png

      爱情中的抗拒理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又称“禁果效应”)fruit effect。


      现实生活中的情侣,也常常出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现象。即父母及外界对于他们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这对情侣之间感情就越深。


      原理:当恋爱双方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分手),他们感受到自由权被威胁,心理上会高度抗拒被迫的选择。这种抗拒心理会促使他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坚持在一起),甚至增加对于自主选择对象的好感(感情更亲密)。


      传播中的抗拒理论: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


     缘起:犹太裔美国艺人芭芭拉史翠珊在2003年状告摄影师肯尼斯阿德尔曼及其网站,要求其移除阿德尔曼所拍摄的含有史翠珊住所的12000张加州海岸空中摄影,以保护史翠珊的隐私。结果在史翠珊败诉后,次月,多达420000人前来浏览阿德尔曼的网站。


      史翠珊效应指试图控制、阻止公众了解某些内容,或隐瞒与压制某些资讯,结果适得其反,使得更多人知道了该内容。互联网新生现象,与成语“欲盖弥彰”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信图片_202501061446551.png

      心理抗拒理论认为:个人会非常重视自己做出选择的自由和自主权,因此,当外界传递的信息被认为威胁或阻碍了做出选择的自由时,我们就会感到愤怒,并进入心理抗拒的状态。为了消除内心的愤怒、实现反抗,我们自然会采取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重新获得自由感。


      “行为自由”可以是我们表达个人态度、情感反应等的自由权;而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限制时,会为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反抗。



如何应对抗拒理论?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


      我们建议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态度向孩子施压,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用提建议的方式讲明自己的看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以免强硬的态度反而成为孩子感情的催化剂。


      从恋人的角度来看一


      我们建议恋人们可以尽量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感情,看一看如果摘掉“滤镜”和没有外界的压力,对方是不是依旧符合自己的期待。以免为了“反抗”,而错过了判断与磨合的最佳时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投诉举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