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6 09: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马背上的金竹乡 罗涌 从长江边出发的巴盐古道,经石柱县沙子镇进入金竹乡,直达湖北来凤、湖南龙山里耶镇。这是巴人在4000多年前,便开凿出的贸易通道,成为穿越武陵山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这条古道上著名的险关“连三冲”,就在金竹境内,是巴盐古道进入鄂湘的咽喉要道。连三冲古道沿山脊而建,而山形酷似一匹自西向东倒着身子喝水的骏马。马嘴处叫水井塘,由此上到马颈子,为“一冲”,到马背前足处,小地名一碗水,为“二冲”,最后直达山垭口马屁股,小地名席子厂,为“三冲”。一冲比一冲高,一冲比一冲险。连三冲最高海拔1700多米,最低海拔500米,要走完三冲,须得2个小时。站在山下仰望,大山巍峨,巴盐古道如蛇影般蜿蜒穿梭其间,直插天际,望而生畏。走在三尺石板路上,如登天梯,如达云里,无不惊叹于我们的先辈开凿道路的艰辛,以及背脚子们翻山越岭、战胜大自然的豪情斗志。
金竹乡几乎就在这匹骏马上。全乡三个村,在马背上的叫和农村,北边马肚上的为上升村,南边马肚上的叫建设村。乡政府两栋办公楼,便坐落于马颈子,海拔1125米。
金竹乡位处石柱县城东南部,四周与金铃乡、新乐乡、洗新乡、沙子镇毗连,与县城相距52公里。金竹乡原名水田乡,以乡政府驻地有水田而得名。1953年2月,分栗新乡部分设水田乡、龙门乡,1956年末,合为水田乡,乡政府驻地小湾子。1957年迁马颈子,1958年改为水田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涪陵地区的一个乡同名,加之政府驻地周围长满金竹,遂更名为金竹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2001年7月,在全县乡镇调整中得以保留。2002年12月,由原4个村17个组整合为3个村10个组。据2015年统计数字,全乡有459户1649人,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
从金竹乡的地理环境看,七曜山主峰横卧四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人迹罕至,属穷乡僻壤之地,被称为“山那边”。有则民谣为证:“好个水田坝,不上就是下,上山在云间,下山在河边。”过去,这里的确田少地贫,交通信息十分闭塞,进出完全依靠人力背运,往返一趟县城,需要10天时间。1958年,修通了至栗新的公路,金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状况得以改变。2001年,乡政府组织村民投资投劳,修通了村道,实现“村村通”。但是,金竹乡的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014年贫困统计反映,全乡仅3个村,就有2个为贫困村。
2015年开始的脱贫攻坚,至2017年未,高山生态移民和贫困户异地扶贫搬迁71户259人,投入扶贫项目25个,资金1359万余元,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全改善。集体经济长足发展,乡政府在建设和和农两个贫困村注资151万元,发展黄连和速丰林种植,实现贫困群众家家有产业支撑,人人有股权,享受分红。上升村也有了烤烟和中蜂两大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竹乡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致力于谋划振兴乡村,昔日的险山恶水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境内的龙门溪,被称为七曜山的“世外桃源”,已有企业租赁入住,发展规模化中蜂养殖。七眼泉大峡谷被县农旅集团相中,纳入旅游精准扶贫开发项目,马背上的巴盐古道恢复为旅游登山步道,指日可待。全县最偏僻最落后最原始的袖珍乡,即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变身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中一颗璀璨的深山明珠,成为康养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勇敢的金竹人正骑着这匹神奇的骏马奔驰,冲出大山,驶向美丽的新时代。
(本文于2017年10月21日作于石柱,作者罗涌,男,土家族,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