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1 0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读石柱土家诗人秦淮月诗词有感
近日偶读秦淮月古典诗词,思潮起伏,感慨万千,喜不自禁。
秦淮月,又名秦光升,字印潭,号印川,1834年3月(清道光十四年)出生于彭水,1854年随父迁至石柱直隶厅马武坝杨柳湾,卒于1932年3月(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享年九十八岁。秦淮月二十岁时参加院试考中生员(秀才),五十七岁获恩贡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民国初年,秦淮月与石柱县知事闵问聃共同创办“南华诗社”,著有《滴翠轩诗草》,创作诗词四卷,现遗存三卷孤本五百题,八百余首。
秦淮月的遗作,以古典五言、七言绝句为主。在古典诗词日渐衰落的当下,我突然读到这么丰盛的作品,如享饕餮盛宴,或见石柱文学史上的明亮灯塔。
2014年,石柱民族学者刘建平先生将秦淮月的诗词收入《龙河的记忆》一书,并评价“其作品的广度、深度和数量,无疑成为石柱古典诗词作品的一座高峰”。
纵观石柱文学发展史,围绕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将军创作的作品,早已形成一个文学增长极,明朝崇祯皇帝曾为秦将军赐诗四首,郭沫若、秋瑾为秦将军挥毫,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这些人多数非石柱籍,本土作家秦淮月却是例外,他的诗词独树一帜。
秦淮月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从事教育工作,创办“南华诗社”,活跃词坛七十余年,笔耕不辍。他所创作的诗词,数量惊人,为石柱文学留下了一笔沉甸甸的财富。
秦淮月之所以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在于他视野开阔。青年时期,他离开家乡,到忠州赶考,并考中秀才。此后,他又赴成都考试,从一个封闭且偏僻的武陵山区,来到长江边,来到大都市。此后,他进京赶考,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长途旅行。他从忠州出发,沿长江而下,经上海到京师,再过陕西返蜀,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的诗词,多数是在旅途中创作的。
石柱自古背井离乡求学者多,坚持创作者少,而创作出如此丰富作品的,唯有秦淮月。
秦淮月在世九十八载,几乎活了一个世纪。从诗词内容所反映的年代看,他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七十余年。在九十八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把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所见所闻都写进诗词,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特有的时代风土人情、鲜活的地方官场生态,都在他的诗词里留下了痕迹。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萧洪恩曾赞誉秦淮月的诗词为“一部土家族的心灵史”,他从秦诗中读到了一位乱世中的社会底层的土家族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前途命运,苦苦求索,奔波劳顿,奋发有为的心路历程,也读到了秦淮月平生之志未遂的哀怨和忧愁。
秦淮月是一位走出武陵山、留下四部诗卷的土家族诗人,在交通不便、出行艰难的时代,极其难能可贵。在他的《滴翠轩诗草》里,有骑马经过异域风景的描写,也有石柱当地风土人情的记录,还有官吏活动的轨迹。所以,秦淮月的游记诗词,还兼具历史和地理考证价值,值得后世读者深入研究。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雪 来源:七一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