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生活网-美好石柱·生活服务

查看: 101|回复: 0

[心灵疗愈] 抑郁|孩子的心理“操作系统”,如何升级?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40

帖子

409

小石头

长者

Rank: 5Rank: 5

积分
1801
发表于 昨天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本帖最后由 开飞机的北塔 于 2024-11-22 14:55 编辑

父母和孩子的言语行为、互动模式,构成了一个家庭操作系统,而家庭的操作系统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心理操作系统。抑郁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庭操作系统升级改变的契机,那么该如何抓住这个契机?

微信图片_20241122144840.png

家长在觉察的基础上,再从情感反应模式、思维反应模式、身体反应模式、自我反应模式、行为反应模式、动机意志反应模式六个方面升级自己和孩子的心理操作系统,孩子的抑郁症就会自然疗愈。


青少年抑郁症案例都会有一些相似的情境和因素:父亲很严厉,母亲很唠叨,父亲很出色,母亲很要强,父亲和母亲交流障碍,经常争吵或不交流。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小时候很乖,或者开始很调皮经常挨打或挨骂,最后终于变得很乖,初中以后开始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最后变成抑郁症了。

微信图片_202411221448401.png

孩子的依恋关系模型图


从依恋理论来解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有问题,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安全互动关系,没有学会表达情感和倾听他人,而导致孩子与他人也很难建立安全关系,难以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缺少社会支持网络,会经常采取回避的方式或被动攻击反抗的方式处理矛盾。


最后状态是休学在家很好,上学便复发,在网络虚拟空间很好,一回到现实就压力重重。


若从完美主义理论来解释部分青少年的抑郁症,那就是有些青少年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他们总在为他人活着,内心中的道德感、责任感、规则感十分强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于挫折难以耐受,对于失败不敢面对,长期以往就会很累,很辛苦,最后便会陷入抑郁泥沼。

微信图片_202411221448402.png

四种家庭教养模式图


父母教养方式,也是解释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拒绝、过度控制和负性情感会导致孩子的低自尊,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教养方式,也会体现在亲子之间的语言交流中,而僵化的语言规则与语言暴力常常在过度控制及拒绝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出现。


习得性无助理论,也是抑郁症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当个体感到对所发生的负性事件缺乏控制感时,就会产生抑郁。


如果父母过度控制,过分严厉,经常无端的或因为小事情而发脾气、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无助感,。


由于孩子还不独立,无法逃离家庭,进而发展出无望感,导致抑郁。有些孩子会离家出走或沉迷于游戏之中,其实是对父母控制的反抗,他们对现实失望,只好在虚拟现实中找到自主性和虚幻的成就感和控制感。


微信图片_202411221448403.png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示意图


心理学中归因方式,也是解释青少年抑郁症的理论之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对事物归因,特别是对自己抑郁症的原因进行归因。


归因时常常会从三个维度归因,抑郁症是因为自己还是他人,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整个人生就完了,是个人局部原因还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当学习出现问题,往往会归因于自己的不努力,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加重自己的抑郁。虽然很多父母在孩子抑郁后说学习好坏不要紧,其实连自己都觉得说得没底气。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不要只是把孩子当做病人,给他找到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药物,不要只是把疗愈的希望寄托于药物治疗,而是要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当然,抑郁症严重时,大脑会出现神经传导的问题,身体会出现各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需要药物帮助大脑和身体调节情绪和平衡系统功能。)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反思自己的家庭氛围。


孩子本身不是问题,抑郁症本身不是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是问题,父母与抑郁症的关系才是问题,孩子与抑郁的关系才是问题。
升级家庭操作系统和父母操作系统,是升级孩子操作系统的基础,而这就需要父母先觉察自己的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在接纳过去反应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革,每天觉察自己与孩子互动的言语行为模式,与孩子建构出和谐的模式,与家人建构出温馨的互动模式,孩子的抑郁症就会自然疗愈。

微信图片_202411221448404.png

心理操作系统示意图


每个人的心理操作系统,主要由情感反应模式、思维反应模式、身体反应模式、自我反应模式、行为反应模式、动机意志反应模式组成。


如果我们把回避、控制情感的反应模式给了孩子,总是要求孩子不能哭、不能怕失败、不能有抑郁、不能有害怕,总希望孩子像成人一样,自我控制,孩子也许会经常自我攻击、自我挫败。


如果我们把思维融合的模式给了孩子,总觉得不能想错误的想法,不能有偏激的想法,不能有自杀的想法,或者把想法当真,认为孩打游戏一定会成瘾,成瘾一定会学习一塌糊涂,考不好一定会前途无望,我们就会把可怕的想象给了孩子,夺去了孩子的未来希望。


如果我们过分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无法按照好奇本性探索周围的世界,就会喜欢幻想,喜欢把书本或网络知识、想法当真,脱离现实。如果我们过分控制孩子,孩子就没有了发自内心的动机与意志,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梦想,没有了自己的价值和自尊感。


如果父母总是用僵化的规则系统操作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反应模式就是顺从或不行动,有时会逆反冲动。


所以,为孩子提供有更多可能性、更多信任与宽度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操作系统是非常有益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投诉举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