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7-13 17: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猴痘 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似乎“猴痘”销声匿迹了。其实不然,它一直都在!
别慌,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有关“猴痘”的相关知识。
一、浅谈“猴痘”的前世今生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猴痘可不是简单的“痘”,猴痘的病原体是猴痘病毒,它来自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痘病毒是病毒粒最大的一类DNA病毒,结构复杂,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猴痘病毒有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哥”,那就是同属正痘病毒属的“天花病毒”。
猴痘病毒的“老家”(疫源地)在非洲,1958 年偶然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1970 年首次被发现感染了人类。猴痘主要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区流行,但随着全球各国间交流频繁,跨国旅游、经商、工作和学习交流机会日益增加,通过人或动物的旅行,从自然疫源区开始向外界蔓延。
二、猴痘是怎么传播的呢?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猴痘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情况如下:
1.密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或受污染的物品;
2.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感染者时通过飞沫传播;
3.医护人员和活动期病例的家庭成员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4.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三、那些人容易感染猴痘呢?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四、人感染猴痘后会怎样?
潜伏期:从感染到症状发作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13天,最长潜伏期21天。
临床表现:
1.发病早期:发热>38℃,剧烈头痛、乏力、淋巴结病、背部疼痛和肌痛等。
2.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从面部开始扩展至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也会被累及到。皮疹病变从斑疹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然后结痂。病变范围从数个至数千个不等,病变位置通常非常疼痛,可伴明显痒感。可能需要三周时间结痂才能消失。
3.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4.重度疾病在儿童中更常见。
疾病愈后:
1.猴痘病程通常持续3-4周。
2.面容影响情况:皮疹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五、疑似猴痘和得了猴痘怎么办?
如出现疑似猴痘的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1.应主动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猴痘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者,建议主动联系现住址所在辖区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3.与最近21天有过猴痘疫区旅居史的人员发生过密接接触的人员,应做好猴痘症状自我监测。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六、个人如何预防猴痘呢?
避免和猴痘病患密切接触。如果是医护人员或病患家人护理接触病患时务必穿戴手套、N95口罩和其他防护装备。在护理或探望病人之前和之后,务必洗手。
避免在疫情重的国家和地区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目前国内猴痘人际传播以少数高危人群为主,建议广大市民积极了解猴痘防控知识,提升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面对来势汹汹的猴痘, 预防猴痘你行动了吗? 在此呼吁全市人民, 我们要切实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首先做好个人防护, 然后做好自我监测, 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来源:重庆疾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