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5-24 17: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半夜醒来,想着明天的分享,竟然兴奋得睡不着,便用手机写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这次分享,在我众多分享中,是比较独特的,因为以前的分享我都要写好稿子,至少熟读五遍,我才敢到现场来讲,但是此次分享,我竟然没有写稿子,就赤膊上阵了。
这是我对大家不尊重,准备不够充分吗?不是的,此次的分享,可说是我准备最充分的一次。
一则读的次数最多。读书,我一般读两遍,第一遍初览,觉得好的书,读第二遍,读第二遍时做笔记。然后整理分类,撰写读书笔记,拿不准的,读第三遍。我分享一部书或者一个作家,就是基于一篇篇读书笔记之上。但是这套书,我读了四遍,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带着审视的目光在读,充当的是校对编辑的角色。
二则,这部书写的是我最熟悉的领域。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退休的官员,这部书收集的是他的日记、书信、讲话稿,涉及的领域是从政。大家都知道,我赖以生存的身份是公务员,从政二十多年,这是我最熟悉的领域。
三则,我与书的作者交流最深入。我读的书,绝大多数是经典,书的作者大多数或者作古了,或者是外国人,或者是无法联系的当代人,有交流的只有少数,如东北大学教授龚志祥,重庆小说家宋尾,和我们石柱的几位作家。但是,交流的深度都不及我与何老,我在看他的书三遍之后,带着疑惑和他交流了五个半天,尤其是我作为一个后生向长辈的求教,交流很深入,他也称我为“知我者天下第一人”。
四则,我投入最深。不仅是看了那么多遍,交流了那么长的时间,我还写了四万多字的东西——《对话何志发》,增删几次,现在基本成型的也有三万六千字。这是我目前写得最长的文章。说投入最多,关键是情感的投入,我感同身受地与他聊,整理录音,然后书写,前前后后经历了四个多月。我在写这篇《对话何志发》的长文时,时常半夜醒来,夜不能寐,我在书写的同时,是在回过头来梳理总结我自己走过的人生。因此在书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涅槃重生的过程。
因此,我没有写讲稿就来了,因为我成竹在胸。
为一场读书会,发一期“衣堍读书”,这也是破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