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万英
他当了24年省级重点中学和2年县级师范学校的校长,自己唯一的儿子却小学未毕业;他在外工作38年间只回过2次家,连母亲去世、儿子结婚这样的大事也未回;他把一所普通山区中学创成了省级重点,他在学生心目中是温文儒雅的大知识分子。
他是谁?他为何如此“不近人情”,如此“不可思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94岁的滕章华,去揭开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同事岑维良说】
原石柱中学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现年90岁的岑维良说,他曾受组织委托,专门调查过滕章华:
一、光荣加入地下党
滕章华,1927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乐福店,1947年从湖北省农业中专学校毕业后,在湖北省利川初中(利川一中的前身)教书。
1948年3月,石柱县地下党员黎万川(离休干部,现年97岁)和黎旭阳(离休干部,1982年去世)兄弟俩到利川罗福店舅舅家隐蔽,见到了滕章华。他们看滕章华脑子精灵,有文化,有思想,做事有魄力,就主动接近他,给他灌输革命思想。滕章华在读书期间本来就对国民党的苛捐杂税不满,见到黎万川等地下党员后觉得找到了中国的希望和出路,就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各种活动,1949年1月入党。
10月,黎万川安排滕章华担任利川乐福店的国民党自卫队长,自卫队当时有20多支枪。考虑当国民党的官有风险,家庭也反对,滕章华开始不愿意。黎万川开导他说:“你去把队长当起,把枪支控制住,后面解放军来了,你就枪杆子调头,迎接解放军,我们将来解放这里就好办了。你不要推卸哟。”得知只是名义上当国民党自卫队长,实际上由共产党指挥为地下党办事,滕章华同意了。
11月石柱县解放后,组织调滕章华到石柱县石家乡做征粮工作。1950年3月,滕章华调入石柱中学担任教导主任,1955年1月任校长。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石柱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滕老回忆录】
滕老曾经在八十岁时写过一个回忆录《我在石中工作的一些回忆》。从这个回忆录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石柱中学的点点滴滴。
二、建立石柱首个团队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各方面工作都需要进行改革。1950年3月滕章华接任石柱中学教导主任,当时由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学生会组织能起的作用有限,急需在学生中建立团、队组织。
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柱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是黎旭阳。他首先以石柱县城的石中、石师、南小作为建团试点,开展建立团组织的工作。因滕章华和他在地下工作时期很熟,建团的实际工作很大一部分落在滕章华肩上。通过讨论、答疑,使师生明白团的性质、任务,团员的权利、义务,入团具备的条件,入团需要的手续等,引发石中、石师的师生和南小教师的政治热情,递交入团申请书的较多,最终批准二十多人入团。1950年7月23日在石师大礼堂(原县教委所在地),举行了庄严的入团宣誓典礼。同年10月15日,团县工委批准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石柱中学支部,由滕章华任支部书记,下分石中、石师、南小三个团小组。石柱县第一个团组织诞生了。
1951年上期,“中国少年儿童队(于1953年改名为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的试点工作在石柱中学校开展,1951年7月1日,由石柱中学团支部代为批准的34名学生入队,在石中大礼堂(当时文庙正殿)举行了庄严的“中国少年儿童川东区石柱中学校中队”成立大会。石柱县第一个少年儿童队组织也建立了。
三、严谨治学,欣欣向荣
“教育不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还是一个能使人愉悦终身的职业。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心一意搞好教育为人民服务。”望着窗外,滕章华的思绪回到几十年前,脸上泛起幸福的光辉。
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建国后,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滕章华受过国民党时期的教育,深感学生只读书不参加生产劳动导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弊,在担任石柱中学校长后,他积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品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会劳动的各级各类人才。
从1950年上期开始,他废除过去遗留的请人打扫清洁的办法,给各班学生划清洁区,每天小扫除,星期六大扫除,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1952年上期,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回家还要参加家务劳动。
1954年上期开始,他利用每学期各一周的农忙假,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参加“双抢”(抢收、抢栽)和“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劳动,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生物、物理、数学、化学等书本知识的经验,做到劳动与学习双丰收。
1979年元月他恢复校长职务后,还组织学生分时参加大坡农场劳动,使学生课堂内外受到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用《学生守则》教育学生
1952年上期,滕章华根据校内、外教育学生的需要,吸取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有益意见,制定出石柱中学的《学生守则》。这比教育部1955年颁布的第一个《中学生守则》早三年。
从此,《学生守则》成了学生学习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了批评、表扬、奖励和处分学生的依据,成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体育、文娱、学习、劳动、好人好事等单项积极分子的依据。每个学生有了积极进取的目标,从而使班风、学风、校风焕然一新。1955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后,学校如鱼得水,立即掀起了执行《中学生守则》的热潮。
通过《学生守则》的贯彻执行,学生明确了“要学到真实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1950年代,不少学生要学生会主席向滕章华反映,要求试行考试“老师发试卷后离开教室,由学生做题,下课时老师去收试卷”看是否有同学作弊。他在期中、期末考试试行多次,真的无人作弊。
1959年6月滕章华调任石柱师范校长。1959年冬到1961年,石柱县正处三年大灾,城乡缺粮,学生吃不饱,这种情况对学生用餐秩序是极大的考验。滕章华在师范通过学生会狠抓《师范学生守则》的贯彻执行,学生将饭菜摆在桌上用餐,用餐秩序井然。而石柱中学则相反,用餐秩序混乱,学生饭菜被乱抓乱抢,甚至有的学生吃不到饭。
1961年4月石柱师范停办,滕章华回到石中任校长。他积极发动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狠抓《中学生守则》的执行,不到一个月,学校又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同时,学生会在贯彻执行《学生守则》过程中,锻炼了工作能力,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如高1985级学生程继红(女),因学生会主席工作成绩突出,出席了“全国学联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带回了一公尺左右长的接见照片(现存于石中档案室)。后来她考入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活跃在我国执行国际法的岗位上。
独特的思政工作方法
1950年初,在开展减租退押、抗美援朝等运动,和抓建团、建队、学生会工作等活动中,滕章华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学生毕业离校后,总有部分人给他写信,介绍他们到石柱之外的观感和学习工作上的成就。滕章华决定用校友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宣读、张贴校友来信。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前期,校友中各类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不断涌现,学校收到校友来信不断增加。校友来信,由校长择要在全校广播、师生大会上宣读,或将信的原文打印出来让学生在班会上宣读或张贴,师生深受教育和鼓舞。校友刘成群1984年4月27日参加“第16届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大会”后给母校写信:“有机会出席这么重要的国际会议,我把它看成是我的母校石柱中学的光荣。我希望母校的同学们树宏心、立大志,做攀登科学高峰的登山队员,勇于拼搏,锲而不舍,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校将信印发给各班。校友王长生1988年10月6日出席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第五届国际牙形石学术会议”后给母校的信,学校也向学生宣读:“我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做出了一些成绩。这是与初中时在石柱中学受到你们的良好教育分不开的……”
请校友回母校作报告。1981年,学校邀请考入北京大学的张小莉和马健勇,在秋季开学典礼上向全校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1980年代,滕章华先后请校友张小莉和马健勇、陈益才、曾平云、罗治洪等向母校学生作报告,学生深受激励。
办校友展。1979年,校友王顺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中央军委授予他率领的连为“守如泰山英雄连”称号,全连获一等功,并追认他为烈士。学校举办了他的生平事迹展览。1982年,校友陈太江在泸州为抢救落下粪坑中毒的农民光荣牺牲,被中共陆军党委记一等功,并追认为烈士;被解放军成都军区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民模范”。学校出刊了陈太江烈士专辑,为他的生平事迹绘制三十幅连环画展出,制作歌曲《学英雄陈太江》在全校歌唱。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