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6 0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金竹六景 罗涌(土家族)
“七曜山,高又高,白云飘在半山腰。山山寨寨风光好,太阳出来喜洋洋。”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正好反映了金竹乡独特地理环境。金竹乡位处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部,全乡在册人口1600余人,实际在家400余人,多为“三留守”人员,三个行政村,其中就有两个贫困村。金竹太小,太偏僻,又处于高山深壑之中,人居环境恶劣,上世纪八十年代,山里的土家人开始逃离家园,远离故土,导致人口锐减,金竹成了袖珍乡,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淡出人们的视野已经很久。正是这样,金竹才免遭人类活动的破坏,至今保持着多处自然奇观,保留着较为原始古朴的土家风情,成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张张名片。
云海 有首歌谣,道出金竹乡云海的奇特之处:“好个水田坝,不上就是下。上山在云间,下山在河边。”水田坝指的就是金竹乡。
一般成规模的云雾,或在山头,或在河床,或散落山中,而像两床棉絮漂浮于山腰,久聚不散的,极其少见。但金竹常有,而且这两片白云,美得让人心醉,是摄影爱好者心驰神往之地。
在七曜山的地形中,有许多两山之间的谷地,因其形同猪槽或马槽,被土家族人形象地称为“大槽”。每一个大槽,相对独立,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金竹乡就在一个槽沿上,巴盐古道经过的这座山,因其高峻,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叫“连三冲”。山的两边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西边阳光灿烂,东边可能大雾笼罩;东边风和日丽,西边可能阴雨霏霏。山里山外两重天。
在东边的连三冲上,也经常有着不同的自然风光。当雨过天晴,谷底雾起,冉冉上升,山腰便仙气氤氲,像一床棉絮漂浮在上面。而四周山林间,仿佛有无数推云童子,在拉扯着这一张大被,缓缓上升。云层之上晴空万里,可见一轮朝阳喷薄而出,而云层之下虽能见度减低,却也明朗清新。山上凉风习习,山下闷热潮湿。
金竹云海,就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云层就分布在马的两侧,站在连三冲巴盐古道上段,就像坐着飞机,对两片巨大云层一览无余,犹如两只翅膀,正托着骏马腾飞。而升到半山腰上的雾汇集成云,仿佛过滤一般,变得格外白,格外的亮,格外地干净,不含一丝烟尘。
这层云最后演绎了另一种景象,叫“金竹云瀑”。云雾翻越山顶后,突然如瀑布一般奔涌而下,形成气势磅礴的流云。竖立在山顶的风电车,此时便转动得特别欢快,挑逗着擦身而过的推云童子,与他们谈天说地,打招呼,侃大山,显得无比兴奋。
七眼泉 有诗赞曰:“七曜山中七眼泉,飞流悬瀑在云间,疑似神水天上来,连三冲上岩蛙声。”
泉在山脚下,不怪,但从山顶涌出,奇怪。金竹乡最高处海拔1800米,山乃七曜山,山里有七眼泉。更为神奇的是,山上山下均有“七眼泉”。金竹的三个行政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电站供水,其水源不是来自山下,而是来自山顶。位处金竹乡内的连三冲巴盐古道,海拔落差达1300米,全程都能听见岩蛙浑厚的歌唱。
上升村的山梁像一垛墙,像被人搬掉其中的一块石头,得了个名字叫“大缺”,海拔1700米,接近于山顶。大缺的侧面是一面巨大的石壁,光秃秃草木不生。然而,就在这石壁的中间,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冒出。人站在瀑布般的泉水下,就会感到寒气袭人,带着丝丝雨雾,扑面而来。此时,脑海中就会联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神水天降,简直就是造物主赐予金竹独特的自然奇观。
和农村的龙淌坝上,海拔也在1600米,涌出一股泉水,将山间冲刷成一个小平坝,泉水在坝子里蜿蜒流淌,像极了一条青龙,匍匐于此。泉水流出龙淌坝,从悬崖上突然跌落两三百米,形成瀑布,身姿飘逸潇洒。这股泉水,被当地人成为“龙涎水”。不仅解决了全村居民用水,而且供应了乡政府、小学、医院等生产生活用水。常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利用落差,还建起一座水电站。
在建设村海拔一千六百米之上,竟然出现五个泉眼:大河沟、羊子井、黄桶屋基、刘家岩、小垭门。大河沟这股泉水,完全从一千七百米的山垭口流下,被利用来发电,建起两座梯级电站。这五股泉水,灌溉了四百多亩良田。金竹乡极少有水田,只有建设村,因为地势稍微平缓,才开辟出梯田。所以过去的金竹也因此叫“水田乡”。
山下有一个幽深的峡谷叫“七眼泉大峡谷”,顾名思义,山脚下的峡谷中也有七个泉眼。这就形成金竹乡特有的泉水景象,山上山下均有七眼泉。这些山顶上的泉水,究竟从何而来呢?原来,这道大梁子的东边,即金竹乡,地形陡峭,如斧劈一般,西边平缓厚实,形成地下水,有的就从东边的石壁上渗出,而且这里没有采矿和隧道挖掘的历史,地质结构保存良好,便形成了“神水天降”的自然奇观。加之这里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雨水充沛,致使泉水众多。
地缝 七曜山里的“大槽”,可能就是地震撕裂地表后留下的遗址。槽里的峡谷,形如地缝,或许就是一道更深的断裂带。
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里,有两个著名的大峡谷,即七眼泉大峡谷和油灌沟大峡谷,已经纳入县农旅集团“康养旅游”开发规划。因为这两个峡谷人迹罕至,风景优美,生态良好,可供游人参观的自然景观丰富而集中。这两个峡谷,或许就是“大槽”中两道更深的裂痕,貌似地缝。
七眼泉和油灌沟的主体处于金竹乡与金铃乡分界处,沟深谷幽。由于常年山洪冲刷,谷底河床切割变窄,有的地方几乎就是一道剪刀口,下面形成深潭,只能游水而过。河床上有巨大的青冈树倒横,架在河上,藤蔓缠绕,如掀髯老人,古朴沧桑,从树下走过,但见两岸古木森森,荫天蔽日,岩壁上的藤蔓植物或缠绕杂树,或垂掉下来,如柳丝在空中飘荡。谷底奇花异草甚多,河水里可见五颜六色的小石头,逗人喜爱。岸边山体如獠牙利齿,奇形怪状,景致奇特。有的地方不仅有泉水涌出,而且还有白烟飘出,在谷底形成一层薄薄的雾带,平添一种虚幻之感,氤氲景象,当地人称为“龙吐气”。
正是由于这两个大峡谷的存在,金竹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旅游资源,成为康养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原生态天然氧吧。
古道 有位诗人来到金竹后写下一首诗,曰:“金竹五十四道拐,大雾茫茫路还在。巴盐古道连长江,背脚汉子云中来。岩蛙上树呱呱叫,锦鸡挡道绕不开。有心喝口山泉水,二嫂招我跟到来。”诗中有金竹巴盐古道的描述。长江边的人称七曜山为“山那边”,意即遥远而神秘。
上千里的巴盐古道上,有一段远近闻名的路,称“连三冲”,如攀天梯,如达云里。它位于金竹乡(原称水田坝)和农村。从远处看,金竹乡形如一匹骏马,因此有“马背上的金竹乡”之说,路就在马背上。为何这段路有其显赫的名声呢?因为它有其独特之处。
连三冲的起点叫水井塘,海拔五百米,是大山中难得的一块平地,被开辟成一片良田,现在只有一户人家居住。一条小溪从中间潺潺流过,河水清澈透明,能看见小鱼游动。这条小溪流进“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著名景点七眼泉和油灌沟大峡谷。在山中行走的人,到了水井塘,猛然闻听鸡鸣犬吠,恍若进入了世外桃源。
从水井塘至海拔1050米的马颈子,即金竹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一冲,马颈子至海拔1400米的一碗水为二冲,一碗水至海拔1750米的席子厂垭口,为三冲,一冲更比一冲高,一冲堪比一冲险。
单走第二冲,上行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下行需要一个多小时。这条路完全沿山脊而建,道路两旁均为悬崖绝壁,最窄处仅可落脚,稍有不慎,便会坠入百丈深渊。站在道上,自然心生胆寒,脊背发麻,十分惊险刺激。
由于生物保存极其良好,走在这条古老的盐道上,等于在森林中穿行。路两边古木森森,灌木杂草将路基包裹得严严实实,遮天蔽日,根本看不见外面的景致。路面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枯枝落叶,人走在上面,就像踩着松软的海绵。路边的兰草、杜鹃、野荔枝、樱花、红豆杉、楠木、银杏等随处可见,植被茂盛而丰富,保持了原生态自然风貌。
连三冲巴盐古道,向西连着原来的栗新、沙子、蚕溪、卷店、大河、中益、桥头、龙沙等乡镇,经茶店翻越方斗山,到达长江边忠县神溪口码头。向东从新乐出境,经彭水、黔江,到达终点站湖北来凤,是一条穿越武陵山的交通运输大通道,被誉为“武陵山民族走廊”“武陵山的金丝带”。
公母龙和公母泉 在金竹乡上升村,有一道小河,绿水常流不断。两岸有九道山梁落入小河,如九龙戏水。其中两条龙头正好相对,状如石门,在此亲吻,当地居民便将这条河称为龙门溪。小河流出约三公里,汇入七眼泉大峡谷。
站在龙门外,溪流之上两道绝壁雄峙,如一扇开启的大门。穿行在石门里,顿时冷风嗖嗖,人如在狭窄的石缝中。石门上方,露出两个龙头。当地居民传说,这是两条公母龙,龙头在此亲吻,是九龙戏水中最为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就是这两条巨龙,构成了这道壮观的龙门。
走过大约三十米的龙门口,里面则豁然开朗,如世外桃源一般。溪流被两岸植物遮掩,只听见潺潺的水声。人站在河边,四周仰望,如在天坑一般,一块大约四百亩的冲积平地仿佛就在盆中。小溪两边,有一垄一垄的庄稼地,分布着十余间青瓦木房。野草丛中,摆放着养蜂人的蜂桶,小蜜蜂在野花上不停翻飞。小溪右边的斜坡上,有一棵树干高大、枝叶茂密的酸枣树,显得特别突出,格外醒目。走进一看,树身两人合抱,树高约三十米,属于挂牌保护的名贵植物。我们在地上捡起掉落的酸枣,牛奶子般大小,剥皮品尝,有葡萄的甜味,但又有熟透柿子的囊肉茎,酸味独特,却吃不出大红枣的味道。
在龙门溪的树林中,有块鸡公石。鸡公石身上有“双龙进洞”景观。大石中间有一条红蓝相间的地质层带,颜色与其他石头不同,宽度两寸,长约五米,汇入一个小洞里。像两条青龙在此嬉戏玩耍,又像两条彩带,系在公鸡身上,十分奇特。
龙门溪这股泉水,注入七眼泉大峡谷后,流出峡谷口处,有两个著名的泉眼,一曰麻鱼泉,二曰洋鱼泉,两泉相通,麻鱼泉涨水,洋鱼泉也会随之涨水,声如洪钟,其势磅礴,所以当地居民戏称为“公母泉”。这公母泉里有鱼涌出,形成“鱼泉”现象。而且这样的“鱼泉”,在金竹还有两处,其中一眼鱼泉被一户罗姓居民所利用,筑塘养殖,并将阴河里流出的鱼做成一道美食,吸引游客。
冬雪 元旦前后,金竹就会飘雪,一直持续到三月份。在这几个月里,金竹的土地几乎被冻结。由于“下山风”大,树枝、电杆、公路护栏的冰晶,均偏向一边,形成一道道整整齐齐的风痕。在冰天雪地里行车,偶尔会遇上红羽的锦鸡和雪山飞狐,它们在严寒中寻找食物。
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人跌跤,车打横。人车在冰凌上行走,没有不漂移的。在大雪纷飞的时节,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雪山故事。但是,也许是天佑金竹人,抑或金竹人习惯了走雪路,几乎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金竹的冬天来得早去得迟。到了这个时候,火塘就热闹起来,一家人坐在宽厚的老板凳上,架起冲搭钩,挂起大铁锅,取下老腊肉,烫起开山脑壳,嚼着瓦片肉,喝起包谷烧。一张张被柴火烤得红扑扑的笑脸,印在金竹冬天的每一个夜晚。火塘是金竹人的魂,安放着无数金竹游子的乡愁。与其说金竹人是被大雪逼进火塘的,倒不如说,大雪封山时,正是金竹人最为放松的时刻,享受丰收后的人间最美时光。这个时候,吊脚楼下的金竹人会杀过年猪,出门在外的人回来了,一家一家地请客,轮流吃起刨汤肉,这个刨汤肉从见雪开始,一直吃到冰雪消融。如今,金竹人过冬不再担忧害怕,因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了“两不愁三保障”。
大雪天其实是金竹人一年中最轻松悠闲,彼此交流感情的时节,是金竹人一首温婉的“啰儿调”山歌。火塘、老板凳、开山脑壳、瓦片肉、包谷烧,是歌中跳动的音符。
(2019年6月作于石柱金竹乡小学。作者罗涌,男,重庆市石柱县检察院,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