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30 1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衣堍读书一百四十九 从书信体书中体会亲子沟通的方法 20210321解放碑书城
大家好,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从书信体书中体会亲子沟通的方法。书信体书,是我的一家之言,指的是一封封书信组成的书,换句话说,是书信的合集。这里所说的书信体书,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书信合集。
我们今天分享的书信体书有四本:《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傅雷家书》《亲爱的安德烈》《态度》。
我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书信体书的同与不同,用书信沟通什么,书信沟通的最佳时机是哪个时候。
一、书信体书的同与不同
(一)相同点
1.作者都是有成就有影响的人
这四本书的作者都是牛人。
写《38封信》的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芝加哥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的捐助者;写《傅雷家书》的傅雷,翻译家、艺术学者;写《亲爱的安德烈》的龙应台,博士,在美国、德国、台湾、香港的大学任过教,曾经是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台湾文化部部长,是多部畅销书的作者;写《态度》的吴军,谷歌原资深研究员、腾讯原副总裁、硅谷投资人。
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这些书信体书作者那样优秀的父母。这些牛人,都是我们绝大多数普罗大众仰慕的对象。
因为他们的成就,看他们的书,我们无论多大的年龄,都仿佛成了收信人,在接受指点,比如《38封信》在鼓励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傅雷家书》在苦口婆心地讲如何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把控力,《亲爱的安德烈》帮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门,《态度》里关于金钱观的书信,在教我们如何运用财富、如何打理财富。这些,都在促使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推动我们向牛人靠近。
我们没有这样的父亲,我们看他们的书呀,就努力成为他们这样优秀的人,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样的父亲。
其实,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专业,他们没有哪一个是学习孩子教育专业出身的,也没有哪一个是从事孩子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中只有龙应台当过大学教授,大家都知道,大学教授更多的是教授专业知识,教书,育人可能更多的是辅导员;他们也不是孩子沟通的专家,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和孩子做面对面的沟通。
但是他们都是有成就有影响的人,因此他们的书买的人很多。
前几天我刷到了一个抖音,曾仕强留声机,台湾曾仕强的一个讲话。曾仕强也是一个牛人,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学的是西方的管理,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道德经、易经,在三十多年掀起了中国式管理的热潮,很会讲的一个人。他说美国人误用网际网络,误用了整个媒体,当媒体入侵家庭之后,家庭教育整个不见了,做父母的一筹莫展。那些歌星,唱歌你唱就好了嘛,但是他要出来讲大道理,就完了,那些功夫巨星,武功很好赚了很多的钱就很好了,但是他要出来讲道理,就完了。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讲大道理,但是他有号召力。今天再有学问的人讲到死都没有人听,那些很会搞笑的人,他的话很有效。
当然,这四位牛人虽然对家庭教育不专业,但是他们比那些歌星武打明星水平要高得多。不过,名人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这也给我们以警醒,不要完全相信他们的一些看法,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想要学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切口,还是不妨从这个切口进入,寻找专业人士的书来深入学习。
2.作者都有西方文化背景
洛克菲勒是美国人,当然的西方文化。另外三个中国人都到西方留过学,傅雷留学法国三年,回国后翻译了很多的法国文学作品,对法国文化浸润很深;龙应台和吴军都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龙应台还在美国、德国教过大学,在瑞士带过两年娃;吴军的主要工作经历就是在美国,在谷歌担任资深研究员,现在是硅谷投资人。这三个人都在西方留过学,在西方文化浸润的环境里生活过。
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平等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传统的中国父子是截然不同的,与传统中国文化里的“父为子纲”是大大不同的。他们这种相似的文化背景,是否表明我们在向西方先进的家庭教育寻求父母与子女沟通的出路?
3.都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
大家不要以为每个父母都天生爱孩子,不是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孩子,有许多的人更爱自己。
现在有很多家庭,就是怕孩子拖累了夫妇俩快乐自在的生活,而选择了丁克;即使有的人生了孩子,但是把孩子当成是影响自己享乐的累赘,影响他打麻将、影响喝酒唱歌happy的累赘。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
历史上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是不爱自己孩子的极端典型。这个人就是卢梭,这个写有《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爱弥儿》等著名书籍,被誉为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人,注意他有一个教育家的头衔,居然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到了巴黎育婴堂。他在《忏悔录》竟然说,这些孩子在育婴堂的生活会比跟着他过幸福!这是什么理论?完全是奇谈怪论!
这四个人都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他们真正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过得好,他们注重与孩子的亲情链接,愿意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
(二)书信体书的不同点
1.书写者的不同
书写者家庭身份的不同。《亲爱的安德烈》这部书是母亲龙应台写给儿子和儿子回给母亲的书信的合集,《傅雷家书》收录了母亲写给儿子的部分书信,但是他的主要的书写者是父亲傅雷;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和《态度》这两部书的书写者都是父亲。
书写者职业的不同。《亲爱的安德烈》这部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作家,《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翻译家,他们两个都是具有文艺范儿的人;《态度》的作者吴军,是理工男,是原谷歌的资深研究员,原腾讯的副总裁,现任的硅谷投资人;《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作者洛克菲勒,他的来头就更大,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石油大王,他资助创建了芝加哥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
2.书写和传输方式的不同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和《傅雷家书》,是用纸笔书写的,通过邮政来传递。《亲爱的安德烈》和《态度》是用电脑书写,用电子邮件系统来传播,《亲爱的安德烈》的书写方式还有些特殊,因为龙应台最在行的是汉语,不会德语,儿子会说会听不会写汉语,他最在行的是德语,他们不得而已选择了第三方语言:英语。因此他们的沟通,除了用电子邮件,还不得不用电话的方式来确认。确认之后,龙应台再翻译成汉语发表。
3.受众的不同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傅雷家书》和《态度》这三部书,都是父亲写给孩子的私信,经后来编辑整理出版以后,才有读者这个受众群体;而《亲爱的安德烈》这部书,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共同为报纸杂志写的专栏文章,这些书信从一开始,受众就不仅仅是他们母子俩,还有许多读者在旁观。
《态度》的对象是女儿,另外三本书的对象是儿子。《态度》循循善诱,其他三本书的书信就要直接一些。
4.反馈机制的不同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傅雷家书》和《态度》这三部书,都是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他们的沟通都是单向的,我们只能从书写者在另外书信的内容中来感知这一封书信沟通的效果,或者说从接信人一生取得的成就来整体感知这一些书信沟通取得的效果。当然,《态度》一书中,有为什么写这一封信的介绍,有写了这封信后孩子变化的叙述。而《亲爱的安德烈》这部书啊,是母亲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双向沟通的产物,他们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
5.时间的不同
书写时间的不同。这四本书书写于1897年到2017年之间,时间跨度长达120年,最早的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书写于1897年到1925年,这本书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傅雷家书》书写于1953年到1966年;而《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的书信创作于2004年到2007年;离我们最近的是《态度》,书写于2015年到2017年之间。
成书时间的不同。主要指的是出书的时候书写者是否仍然在世,《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和《傅雷家书》都是后人编辑整理出版的,而《亲爱的安德烈》和《态度》的作者,都参与了出书的整个过程。
书信排列时间的不同。就是书信是否按照书写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这四本书中只有吴军的《态度》打乱了书信的书写时间先后顺序,而按表达内容的类别来编排的。这种排列非常好,便于作者集中表达某一个观点,更便于读者整体把握作者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也方便读者查阅,非常适合传播。我曾经写过一篇兼读《傅雷家书》和《态度》两本书的文章,《行远书信的可读性》。
6.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态度》里的书信的接收者,大女儿正在上大学,小女儿正在上中学,这些书信主要解决的是学生时期面临的各种难题,也就是说,《态度》的侧重点在解决大学生和中学生疑惑;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接受对象是家族庞大企业的经营者,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经营和职场打拼遇到的困难;《傅雷家书》沟通的对象是在波兰留学、在英国生活的钢琴家儿子,主要探讨和解决的是艺术修养提升遇到的难题;虽说《亲爱的安德烈》的主要对象也是学生,但是龙应台更注重的是在德国生活的德国血统儿子的思想引导,它主要解决的是中西差异的文化和思想方面的难题,她一贯的思想启蒙。
二、用书信沟通什么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做了很好的回答。“我自问: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写信能增强沟通、碰撞思想、训练思维、敲响警钟……有这么多好处,给你的孩子写信吧,让你的孩子给你写信吧。
1.共同探讨孩子最关注的问题。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38封信中,主要解决的是儿子在企业经营方面遇到的问题;傅雷和钢琴家儿子傅聪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艺术;吴军在《态度》一书中主要就一双女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发表看法;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与儿子就学习、生活、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书信与孩子沟通的第一个要点是:探讨孩子最关注的问题。
2.点名道姓臧否他人。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和《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点名道姓臧否他人的案例。吴军在《态度》中,也有隐去姓名谈论某人故事的语句,我在想,私下里,他书信的姓名是真实的,只是出书的时候这个人仍然健在不方便说,隐去了姓名。不背后议论他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原则,然而只有用我们身边亲人和朋友的实实在在的案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切身地体会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用书信与孩子沟通的第二个要点是:点名道姓臧否他人。
3.直言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犯了错误,有两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一是暴跳如雷,大声辱骂,拳打脚踢,加深了与孩子的撕裂,加厚了与孩子的障碍;为了避免与孩子的正面冲突,进一步加深父子母子沟通的困难,我们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往往就有了第二中选择,避而不谈,当它没有发生过,不说好歹,沉默。其实还有第三种方式,用书信沟通。在《傅雷家书》中 ,傅雷多次严厉批评儿子傅聪所犯的错误,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态度》《亲爱的安德烈》这三部书中,我们也时常看到父母对孩子所犯错误的严厉批评。虽然是严厉批评,但是隔着书信,双方不会引发激烈的冲突,便于解决问题。用书信与孩子沟通的第三个要点是:直言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4.制造话题。在《亲爱的安德烈》这部书中,龙应台时常利用发生在德国、香港等地的一些重大事件,诱导孩子抛出观点,从而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傅雷家书》和《态度》这三部书中,我们也时常发现,父亲母亲总是预设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增强素养、提升能力、建立信心。用书信与孩子沟通的第四个要点是:制造话题。
三、用书信沟通的最佳时机
1.是不是成年之时?我们先从这四部书信体书里的书信最早的时候孩子多少岁来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儿子23岁,《傅雷家书》里的傅聪19岁,《亲爱的安德烈》里的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18岁,而《态度》里吴军的大女儿刚刚考上大学,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书信沟通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刚刚成年的时候?
2.为什么这四本书都选择与成年孩子沟通?父母写给孩子的书信很多,出版的书也很多,为什么这四本与成年孩子沟通的书信流传很广?
原因有四:一,成年孩子的父母,在这个年龄大多功成名就,思想成熟,影响力巨大;二,成年孩子的思想活跃,面临的问题更多,沟通的话题更逗人看;三,读者大都是成年人,许多读者希望从中接受大师的指点,应对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四,与成年孩子的沟通是每一对父母感到棘手的问题,大家希望从中找到与成年孩子沟通的方法和路径。
因此,选择成年孩子沟通,是读者选择的结果,大家喜欢看愿意买,它就畅销它就长销,说到底,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3.书信沟通的最佳时机是孩子与父母分离之时。这四本书信体书里的孩子除了都已成年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远离父母。用书信沟通的必要性,不在孩子是否成年,而在孩子与父母的远离。不常在一起,父母与孩子就会相互陌生,就存在沟通的障碍,就需要用书信来疏通这个障碍,当今社会,孩子与父母分离的时候大都还未成年。农村的留守儿童,我们不必说,为了生活,年轻的父母不得不选择在外务工;许多小城镇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早早地把孩子送到远离家乡的大城市上学;还有一些富有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小学中学。因此,用书信沟通的最佳时机是,孩子与父母分离之时。
当然,与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也是可以运用书信沟通 一些当面沟通有困难的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