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生活网-美好石柱·生活服务

查看: 3175|回复: 0

[邓劲辉专栏] 读毕飞宇《小说课》

[复制链接]

39

主题

59

帖子

213

小石头

精英

Rank: 4

积分
891
发表于 2021-1-21 1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从2019年11月4日直到今天2021年1月21日,我终于读完了毕飞宇所著《小说课》,包括这本书涉及的大部分小说。
《小说课》是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的几次讲座的讲稿,按照他所说的“我的重点是文本分析,假设的对象是渴望写作的年轻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毕飞宇就按照这样的出发点开始了这几场讲座,目的明确,对象明确,讲起来就特别有意思了。毕飞宇会在讲座中直言不讳自己的好恶、情感,会给出自己明确的态度,并从其他作品里引经据典论述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谈论这些的时候,他从来不脱离文本。
不脱离文本去解读文本,这是最最根本的原则。
比如解读《项链》,他用了《两条项链》为题,谈小说内部的制衡和反制衡。他从莫泊桑的《项链》里读到了忠诚,一个人、一个公民、一个家庭,对社会的基础性价值——也就是契约精神的无限忠诚。他说,无论莫泊桑对资本主义抱有怎样的失望与愤激,也无论当时的法国暗藏着怎样的社会弊端,在1884年的法国,契约的精神是在的,它的根基丝毫也没有动摇的迹象。《项链》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他说,《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一点也不复杂,那就是“借东西要还”。”这不是哲学的理念,而是生命的实践。在践约这一点上,路瓦栽先生和他的太太马蒂尔德为我们树立极好的榜样。即便是莫泊桑,在项链遗失之后,他可以挖苦路瓦栽夫妇,他可以讽刺路瓦栽夫妇,可莫泊桑丝毫也没有怀疑路瓦栽夫妇践约的决心与行为。莫泊桑不怀疑并不是莫泊桑“善良”,是他没法怀疑,除非他不尊重生活事实。能在教育部混上书记员的人差不多可以算作一个“正常”人了,他的太太同样是一个“正常”人。在契约社会里,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契约精神已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国家意识形态,而是公民心理上的一个常识,是公民行为上的一个准则。它既是公民的底线,也是生活的底线。这个底线不可逾越。可以说,离开了契约精神作为精神上的背景、常识上的背景,无论其他的背景如何相似,《项链》这部小说都不足以成立,它的逻辑将全面崩溃。”
我完全被毕飞宇的分析击中了头脑,因为他给我们点出来的那些东西,绝大多数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极少数是我想过但是没有深思而一带而过的。比如陆虞侯等人为啥要到了沧州第六天才加害林冲?草料场被烧后,林冲为什么要出门往东去?鲁迅写闰土为什么要那么抒情?为什么要那么诗意?……
这本书被我拿起又放下竟然有一年多时间,真实不可思议。我第一次知道重庆某些重点中学给学生推荐这本书,应该是在2019年春天,我在湖南师范大学培训的时候,当即我就下单买了来。我得十分坦诚地承认,这是我读过的最专业的、最个性、最本真的“文本解读”了。与毕飞宇的解读相比,我自己以前的那些所谓的“文本解读”显得多么肤浅和不堪!
我没有读《小说课》附录中提到的《时间简史》,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有读,害怕读不懂。可是,毕飞宇先生在其《我读<时间简史>》一文中说,很多人都读不懂这本书,包括读了很多遍这本书的他自己。所以,我又有了去读一读的兴趣,“就当是迫使自己努力静心认字吧”,这样想的时候,我就打算在2021年要读完这本书以及早就下决心要继续读完的《追忆似水年华》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投诉举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