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生活网-美好石柱·生活服务

查看: 2682|回复: 1

【健康饮食】冬病夏治重在治湿,这些“招湿”的食物有人却样样都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4 14: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大家耳熟能详的冬病夏治,到底治的是什么呢?中医认为,冬病夏治主要治的是冬季的常见病,如冬季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痛、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都与湿气有关。

       在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湿气是最难调理的。中医认为,湿是阴邪,容易伤害阳气,尤其容易损伤脾阳,导致全身多种类型的疾病。



夏季为啥湿气重?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人们常常感觉疲惫、身体沉重,即使睡眠充足也会感觉困倦。再加上夏季吃冷饮、吹空调比较多,都会引发湿气过重。除了天气原因外,导致湿气重的还有另外几点原因:

1情志致湿: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各种情绪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如经常生气会引发肝胆湿热、经常忧虑的人容易出现肺和大肠的湿热。


2饮食致湿:经常吃辛辣、寒凉的食物易伤脾胃,尤其是在夏季,辛辣、寒凉的饮食容易导致代谢紊乱,湿气更难以排出。


3药物致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容易引起肝胆湿热、脾胃湿热。


4环境致湿:梅雨时节、三伏天气,室内加湿器使用过度,都会引发体内湿气。


5不良习惯致湿:现在学习、工作、娱乐都让人睡得很晚。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会继续工作代谢,得不到休息。此外,熬夜要用眼,更加剧了肝脏的负担,引起肝胆代谢紊乱,诱发肝胆湿毒。经常熬夜的人会感觉头昏脑涨、眼干涩、胀痛,胁肋疼痛等,这些都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自测是否湿邪入体
①湿邪入侵者常有头晕的症状,表现为头重如裹;

②大便粘腻不爽;

③舌苔厚腻;

④脾湿重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胀满;

⑤湿热胶结可导致皮肤瘙痒;

⑥湿性重浊、粘腻,会出现浑身困重、困倦乏力、嗜睡;

⑦痰湿重可表现为胸闷、胸痛。

以上症状若有一两条比较明显,可能说明已经有湿邪入体了。


这些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5个致湿的原因,对于普通人来说,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食物致湿了。老话说,病从口入,这几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夏天可一定要注意了。


1
生冷的食物
冰淇淋-Pixabay.jpg

微信图片_20200714144835.jpg

天气热了,喝冰水、吃冰激凌、吃沙拉的人也多了起来,而湿气重的人如果还吃这些食物,只会让不舒服的症状变得更严重!

因为脾胃消耗这些食物需要更多的动力,也就相当于损耗了更多的阳气,阳气不足,水湿运化会随之受阻。


2
过于油腻的食物
烧烤、油炸食品等因为好吃,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因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3
甜食
像枣泥、蛋糕等甜食,都是性质粘而且比较腻的,而湿气也性黏,所以吃多了反而会“驻湿”。


4辛辣的食物

微信图片_20200714144852.jpg
辣椒、大蒜、葱、姜、咖喱等都属于辛辣的食物。而很多人觉得吃这些东西能发汗,就能祛湿?

但专家表示,首先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有关,和出汗关系不大;另外,辛辣食物虽然有温散的作用,却并不适合所有人。像体质寒湿、阳虚的人适当地吃辛辣食物,确实能有效缓解不适;但若体质湿热、阴虚的人,吃了辛辣的食物反而会上火,使不适症状更加严重。再者有些患有肠胃疾病、喉咙痛、口腔溃疡、易便秘的人群也不适合吃辛辣食物。


5凉茶
四川、重庆等地爱吃辣祛湿,而广东地区则有喝凉茶祛湿的习惯。

但专家表示,市面上大多数凉茶都是清热利湿的,对于阳虚、气虚的人群而言,不能喝苦寒的凉茶,这样反而更加损伤脾胃,湿气还会更加旺盛。

特别是喝凉茶后如果出现没胃口、拉肚子等不适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祛湿气要这么吃

01

茯苓粥
主料: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

配料:盐、生姜粒各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后,与茯苓粉同时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炖至软烂,加盐与生姜粒,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两次、早晚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

02

冬瓜粥
主料:冬瓜100克,粳米100克。

配料:盐、葱各适量。

做法:冬瓜带皮切成小块,与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并文火煮至瓜烂米熟成粥状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上下午随意食用。

功效:利水渗湿。

03

双花饮
主料:金银花5克,菊花3克,绿茶3克。

配料:红糖10克。

做法:将材料置于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盖上杯盖,泡发10分钟。

服法:每日1剂,分3次饮用。

功效:解毒利湿。

来  源 | 养生中国

发表于 2020-7-15 07:4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9_389:}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投诉举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