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20 1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我在两年里读了一百多本书,写了一百多篇读书笔记,做了二十多场读书分享,在许多人眼里我成了读书达人。前不久,我成为市委宣传部“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里的荐书专家。
一、我为什么要阅读
第一,享受阅读
读书在我来说,是娱乐。有朋友曾经问我,你一天到晚都在读书,你不苦吗?我说不苦呀,我喜欢读书,就与你喜欢打麻将,与别人喜欢钓鱼一样,是一项娱乐。有朋友见我隔段时间就发一篇读书笔记,也经常到读书会现场分享读书,说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们认为,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碎片化阅读的当下,竟然还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整本书,这是有情怀的表现。我说这与情怀有啥关系呢,我喜欢阅读呀,我很享受阅读呢。
第二,为了辟谣
两年多前,我从乡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被调整到县级部门担任副职后,我不断地接到朋友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往往是一句差不多的话:“能接通呀,那就好那就好,没事没事。”说完就挂断了。当时市面上流传着许多流言,说余某人进去了。接到的电话多了,很烦燥。怎么才能让人看到“我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石柱生活网的老总,便萌生了在网站上开一个专栏,以不断发表文章来表明“我还在”。我喜欢读书,就写读书笔记吧。于是在2017年的9月25日便开始了“衣堍读书”系列文章的撰写。我把我的衣堍读书系列读书笔记不断地转发到各种群里,尤其是我在担任乡党委书记时推动建立的各个村的微信群,表明“我还在”。
第三,兑现承诺
写了一段时间,谣言就不攻自破,为什么还写了一百多篇?这是我对儿子的承诺。在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后,我对儿子说,虽然我现在闲下来了,但是我并没有沉沦哟,我还在努力上进,在网站上写读书笔记呢。他说:“你能写一百篇不?一年。”我算了一下,有点儿难,就说:“一年恐怕不行,两年应该没问题。”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地读和写,坚持了两年,写满了一百篇。
第四,追逐梦想
在我内心深处还藏有一个梦,一个文学梦。我把写读书笔记当成是向大家学习写作方法、向大师学习表达技巧的途径。囫囵吞枣,怎么学得来呢?只有吃透了,嚼烂了,消化了,再转化为读书笔记,才能深入地学习。
二、我是怎么阅读的
第一,读三遍
我精读一本书,一般读三遍。第一遍,快速浏览,懂与不懂都一路看将过去,对不懂的,不会作过多的停留,不去查阅资料、不去翻看字典、不去百度搜索。否则,不连贯的阅读,不爽快,无法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感。这第一遍,决定是否深入读下去,觉得好,就读第二遍,觉得不好,就丢开一边,读下一本了。在看第二遍时,我就要做笔记了,自己的书,就在书中写画,借的书呢,我就找一个本子,或者打开电脑,把我的感动记下来,把我认为好的句子录下来。第二遍看完了,把做的笔记再看一遍,理一理,差不多就可以确定要写的主题了,就可以动笔了。我在动笔写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不确定的地方,尤其是要引用的原文,一定要核实清楚,这时,我就要看第三遍。
第二,读一个人
我在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我读了余秋雨的除了学术以外的所有书。我在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买来三毛全集读了她所有的书。我也读了王小波所有的著作,贾平凹、从维熙的大部分书。
读一个人,这也是大儒曾国藩践行的“一通百通”的读书方法。
第三,对比起来读
我把余秋雨与三毛对比起来读,我把学者龚志祥《从村庄出发》和作家谭功才写村庄的《鲍坪》对比起来读,把北村的中篇小说《周渔的叫喊》和在重庆拍的文艺电影《周渔的火车》对比起来读,把《周渔的叫喊》和杨绛《我们仨》对比起来读,把从维熙和杨绛对比起来读,把从维熙与索尔仁尼琴对比起来读……
我也把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励志读本《给40岁的崭新开始》、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和美国小说家肯恩·格林伍德的奇幻小说《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联系起来读,这三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书都在讲一个共同的话题:四十岁的人生选择,而我正好四十来岁,比较关注这个话题。
无论是对比起来读还是联系起来读,对我来说,都不是有意为之,读多了书,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对比和那样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就像白岩松所说的,书读多了,棋盘上的子儿就会连线、成势。
第四,以分享促进阅读。“为了向对方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我们会自觉把原来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地说或写出来。”这个把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彻底:“不是你是行家要说要写,而是通过写和说,你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 我把每一次分享,当作是提升自己的每一次机会。我认真写好每一篇读书笔记,我扎实做好每一次现场分享。读书笔记我写了129篇,现场分享做了二十来场。因为分享,我更深入地读书,也只有静下心来,慢慢阅读作品、品味作品、研究作品,才能深入地、准确地解读作品,才不会天马行空地乱谈。
三、我在阅读中有哪些收获
第一,思想更加活跃
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一书在手,呆在安静的书房就可以了,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这样的。我的读书不太一样,不仅在书房里看,还在书房里写,在许多的群里分享,还走出书房在众多的读书会里现场讲演。思想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放,就没有了文人常见的自怨自艾、愤愤不平和牢骚满腹的局狭。
第二,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通过在各种群转发读书笔记,通过读书会的现场分享,我交到了许多朋友,我的微友有1500多。许多初次见面的朋友都会说:“你就是那个喜欢读书经常写读书笔记到处做读书分享的大才子呀!”虽然这话有些恭维、客套的成分,我仍然为有这样的“大才子”标签而感到满满的幸福。
第三,成为了孩子的榜样
我用自己不断努力奋进的身影,成为孩子的榜样。最令我感到骄傲的是,我有幸受到邀请去儿子班上做读书分享,集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向儿子讲授我的阅读体验——家长朋友们都很清楚,对于进屋关门的十五六岁的孩子,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半小时。受到我的影响,儿子爱上了阅读,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因为阅读,我们有了许多共通的话题,我们的沟通更加顺畅。
第四,收获了健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中也有健康君。在阅读中,我学到许多养生的理念、找到许多健身的办法,践行这些理念和办法,我获得了健康。在阅读的浸润中,我的心灵获得平静,心理也更加健康。我前段时间去体检,身体前所未有的好,困扰我二十多年的大三阳神奇地变成小三阳,肝儿的所有指标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大家都知道,肝病最怕的是忧郁。在我处在人生低谷、心情最应该忧郁的时期,我竟然获得了健康,这或许正是读书的功效。
两年来,我有二十多篇读书笔记、散文在《当代党员》《重庆法制报》《重庆日报》《重庆统一战线》《新华之声》等报刊上发表,许多本土的作家也邀请我为他们的作品把脉。与书为伴,在读书和分享读书的过程中,不觉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低谷,我仿佛找到了低谷人生的反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