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昨(15)日,笔者来到重庆市石柱县黄鹤镇鱼龙村芭蕉塘组,村民们三人一队、五人一组,正在整地、开沟、挖坑、栽种茶叶苗,现场干得热火朝天,呈现出一片冬忙景象。黄鹤镇通过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正在致力打造茶叶特色产业,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激活“沉睡”土地资源 强化扶贫“造血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多年来,没有找到适合的产业发展项目,传统种植业难脱贫、难致富,石柱县黄鹤镇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农村承包地被弃耕,黄鹤镇的“金山银山”一直沉睡着。
“要克服‘先天不足’的环境,再利用好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好特色产业才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举。”杨晓红带着笔者穿行在茶园基地时介绍说。
为了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黄鹤镇根据重庆市农科院专家就应海拔、常年温度稳定性、土壤酸碱度和坡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测试,一致认定黄鹤镇发展优质茶叶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的论证结果。
黄鹤镇鱼龙村正在打造的茶叶产业基地。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黄鹤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围绕“生态增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集中力量在全镇发展有机茶叶产业助农增收,决战脱贫攻坚。
做大茶叶产业“蛋糕” 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推动茶叶产业呈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全镇做大做强做优这一特色产业,黄鹤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在鱼龙村芭蕉塘拉开了打造100亩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片的帷幕。
为改变芭蕉塘坡地水流失严重和土壤贫瘠的状况,推动特色产业向纵深处发展,黄鹤镇在芭蕉塘大刀阔斧展开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昔日的撂荒坡地悄然“变脸”成为错落有致的石坎田。通过培土施肥、种植茶苗、新建茶园,如今100亩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片已初具规模。
黄鹤镇负责人在示范片查看茶叶树长势情况。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站在示范片一行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绿色茶林中,杨晓红与黄鹤镇人大主席周永凡估算起来,1亩茶园进入丰产期后可收入6000元左右,除去务工成本纯收入在4000元上,比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强多了。
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动和发展,黄鹤镇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于2018年冬季种植了1000亩茶苗。2019年冬季以来,正在在鱼龙村、汪龙村和山河村紧锣密鼓种植茶树,力争在春节前将完成1000亩种植任务,产业覆盖全镇三个村在家的贫困户,将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目标,更为群众拓展了增收渠道。
黄鹤镇村民利用冬季时节栽种茶树。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我们除了有土地入股的收入,还可以到茶园基地务工,每天务工收入有90元。”鱼龙村芭蕉塘组现年68岁的彭大妈为在家门口能上班挣钱感到十分开心。
黄鹤镇村民利用冬季时节栽种茶树。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杨晓红表示,黄鹤镇将建立起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发展链,通过提高茶叶产业综合价值,全力把茶叶产业打造成生态美、百姓富、助脱贫的绿色生态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