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28 17: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土鸡蛋,乳白色、褐色、绿色……你见过和没见过的颜色,他都有。
他不是养鸡场老板,也不是鸡蛋商贩,而是一位义务代购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益乡大堡村第一书记李化。
除了帮村民卖土鸡蛋,他还为村里装路灯,为村子入选市级保护项目出谋划策,让三益乡向宜居、宜业、宜游转变。
已经在“三宜”路上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说,过年时,一定要请李书记来杀年猪、喝刨猪汤。
两元一个品质不打折
12月23日清晨6点,大堡村天色刚亮,室外体感温度只有一二摄氏度。38岁的大堡村第一书记李化来到村妇女主任刘成枢家中,厨房的热锅中正翻煮着面条,他们的早饭是刘成枢的绝活:酸菜鸡蛋面。酸菜是自家老坛泡制,鸡蛋是村民家中土鸡所产。
李化还记得今年3月15日晚上,他作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人事干部,被委派到大堡村任职第一书记,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来到农村工作、生活。大堡村的夜,是漆黑而寂寥的,村里一家饭馆、面馆也没有。热情的刘成枢为李化端上了酸菜鸡蛋面,从此他爱上了这股味。
12月23日这天,李化并非专门来蹭面条,大堡村逢三六九赶集,他和刘成枢有一项不是工作的工作——采购土鸡蛋。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堡村作为市级贫困村,产业落后。李化到来之初,他一边熟悉扶贫相关工作,一边盘算着能不能先为村民们做点立竿见影的实事。就在村里的赶集市场上,他的目光被一个个颜色特别的鸡蛋吸引了……
“我发现村民们销售的鸡蛋中,有一些蛋壳是绿色的,我可从来没见过。”李化告诉记者,经过询问得知,当地有两种土鸡,叫黑鸡和松毛鸡,产的蛋都是绿色的。其口感和普通土鸡蛋差不多,个头略小。对于当地人来说,绿鸡蛋已经司空见惯,但对不少城里人来说,这还是一件新鲜事。
于是,他把这事告诉了亲友同事,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代购土鸡蛋的事就落在李化身上。加上刘成枢和村民们都很熟识,就这样,两人成了大堡村土鸡蛋代购搭档。
63岁的村民马培琼告诉记者,李化来到大堡村后与她达成口头协议,每逢赶集日,她的土鸡蛋由李化全部购买,两元一个,前提是品质不能打折,刘成枢负责查验鸡蛋质量。半年多时间里,李化就从她这里购买了800多个鸡蛋。
“先到先得,买得多绿色多”
记者注意到,李化从自己车的后备厢掏出3个专门存放鸡蛋的纸箱,收购完鸡蛋后,他熟练地把一个个鸡蛋放入纸箱的每一个槽孔中。“以前收来的鸡蛋都是放在食用油桶里,再装满糠壳,就是这样做了保护,长途运送还是会损耗几个。我就网购了这种纸箱,8元一个。朋友、同事在买过几次后,就让他们把纸箱寄回来,循环利用。”李化说。
从今年3月至今,李化在10余个村民手里购买了8000多个土鸡蛋,20多位同事、朋友参与了购买,大家也从最初的支持李化工作,变成对土鸡蛋发自内心地认可,成为了长期客户。
“一开始他让我买土鸡蛋,我内心是拒绝的。我问他土鸡蛋怎么认,李化直接就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保证肯定好吃,肯定是正宗土货……”李化的朋友章文山告诉记者,他还记得第一次李化送货上门,提着两个食用油桶,累得气喘吁吁。到了开桶验货时,180个鸡蛋不同程度破损10来个,两人的晚餐就变成了蛋炒饭、番茄鸡蛋汤,“幸好那天家里还有泡菜可以下饭……”章文山笑着说,现在家里已有4个装鸡蛋的纸箱。
“李化一直都在城市里生活,起初大家还担心他是否适应农村工作,没想到他很快就成为一名‘代购书记’,我们都调侃他这是亏本生意,自己分文不取,不但没有赚中间差价,还要送货上门。”李化的朋友吴成斌告诉记者,相比普通土鸡蛋,这种绿鸡蛋的腥味更小,口感更细嫩,得到家人一致好评。美中不足的是,每次绿鸡蛋数量有限,所以后来李化的“代购广告词”也变成了“先到先得,买得多绿色多……”
回家路上的灯光
力所能及地帮村民们卖土鸡蛋,只是李化在大堡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村民们做的实事之一。
大堡村的夜比主城来得早些,许多时候下午6点过夜色就降临了。他注意到村里没有路灯,许多村民晚上回家只能摸黑,极不方便。“如果在回家的路上能有一点光亮,多少也要方便、安全一些吧。”李化琢磨起这件事来。
在他来大堡村工作前,派出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给他拨了1万元工作经费,用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他想把这笔钱用在路灯建设上,这个想法得到了村委会的认同。
今年7月,用这笔工作经费购买的65盏太阳能路灯,来到了大堡村茶园沟,对村民居住的主要区域进行了覆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这些区域的不少村民开始把家里打造成农家乐,游客到来后,也可以在晚上出门聆听虫鸣,感受大堡村的夜景了。
已把家里装修升级、等待春天游客到来的村民隆华由衷地感叹:“李书记带来的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我们回家之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搞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一字之差的转变
大堡村位于三益乡政府中心,距县城38公里。三益乡党委书记陈云介绍,三益乡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刘、岳、谭作为当地三大姓氏,彼此间不时有矛盾爆发,最终在一位僧人的调解下,三大家族和好,三益乡由此得名。如今,三益乡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字之差的转变——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
大堡村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传承下来的民居、古宅颇具土家风情,有众多三合院、四合院和土家吊脚楼。村里有41棵古树名木,水资源丰富,以茶园沟为例,几乎家家户户都接有清冽甘甜的山泉。这些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但居民家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户籍人口1667人,常住人口只有802人,一定程度导致这些具有历史积淀的民居、古宅年久失修,出现破败无人看管的情况。
今年6月,市住建委出台重庆市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这意味着,如果大堡村这些民居群入选,将得到政府资金拨款,居民就可以保护、修缮自己的家园。
作为市级项目,有着严格的评选标准,大堡村传统村落的摸排调查重任,就落到了李化身上。刘家大院、黄家院子、泥塘新院子、茶园沟居民群,这是大堡村4个主要聚居地,在字面上只有19个字,化身在脚下却意味着约8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约1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天跑前跑后的李化身上,不仅承载着居民们修缮家园的希望,更肩负着村里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任。
“辛苦一点,也没什么”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老物件,不会总被埋没!今年11月,大堡村成功入选市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12月23日,记者跟随李化来到刘家院子,门前两块道光年间的石碑无言伫立,碑上有些模糊的字迹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这里,记者发现一对风化明显、造型古拙的神兽。
“当时我和李书记来时,发现有只神兽脚下的墩子都已经不见了。这里的居民也不清楚是什么,有人说是饕餮,有人说是貔貅。后来我们找到村里3位80多岁的老人和1位百岁老人,经过他们确认,这是石敢当,在民间寓意保平安。”驻村干部杨阳介绍。
“我们在调查摸排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村民在翻修老宅过程中,把一些老旧、破损的雕花门窗、木柱,要么丢弃,要么当柴烧了。这事让人内心很沉重,我们不得不加快摸排工作。幸运的是,村民知道要修缮家园,发展乡村旅游,都非常支持配合我们,大堡村能成功入选市级项目,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辛苦一点,多跑点路,也没什么。”李化淡然地说。
如今的刘家院子经过翻修,已挂上新的牌匾。听刘姓家族的人说,今年春节,刘姓家族要在这里杀年猪、喝刨猪汤,他们到时一定要请一个人:李化书记。
来源:重庆晚报网
|
|